雖然錢財沒有帶回來多少,收穫也是不菲,而且這裡第二次耕種已經開始了,糧食雖然說不上富裕,但勉強可以維持了。
後面每次耕種,耕地都會越來越多,臣估算過了,再過三五年,產出的糧食勉強可以維持國內內部食用了。”
朱高煦聽得也來了興趣,他還以為先回來的會是李航與陳宏,沒有想到是柳進先回來了。
不過這一出去就是幾個月,時間也不少了,朱高煦甚至還在想著,柳進的船隊有沒有遇到鄭和下西洋的船隊,畢竟兩人走的方向,都是一樣的。
在朱高煦遐想時,王玉的聲音再度傳來,比剛才嚴肅了許多。
“王爺,還有一事,臣建議可以分出一部分田,種植桑與棉。
如今這裡往來行商的人增多,衣物和布料,也是大部分人爭相購買的,尤其是絲、綢。
而如今這裡原本的桑,柴佬雖然有種植,但面積比較小,臣覺得可以適當擴大範圍。
至於棉,如今這裡雖然不需要,包括有一些小國因為寒冬不冷的原因也不需要,但大明以及更多的地方,還是有很大需求的。
臣已經研究過了,這裡很適合種植棉,比大明北地都更加適合!”
朱高煦聽著王玉提出的建議,沒有說話,而是沉思了起來。
桑與棉,他其實是想過這個問題的,但因為這裡耕地的限制,他之前完全沒有提。
因為一旦種植桑與棉,必然會佔用耕地,如今糧食都還緊缺的情況下,去種植桑與棉,實在有些浪費了。
朱高煦沉思半響,隨即看向王玉。
“蘇祿國那裡怎麼樣了?渤泥有沒有退兵?”
“渤泥國原本只是停下了進攻,還想打聽王爺的大漢國,後面是李航過去了一趟,渤泥國直接退兵了。
而闍婆和那孤兒國還在徘徊,後面不知為何,闍婆也退兵,那孤兒國看見蘇祿國對他出兵,也直接回去了。”
王玉不知道朱高煦為什麼突然會問起這個,明明在說桑與棉的問題,雖然跳脫,但還是如實回答著。
哪怕說完,王玉都沒有搞懂蘇祿國與他們說的那個問題有什麼關聯,這讓王玉一時有些傷神。
因為他發現,自己總是跟不上朱高煦的想法,本質身為朱高煦的幕僚,卻是跟不上朱高煦的思維,這事想想,還是挺打擊人的。
朱高煦聽後,臉上的笑容越來越盛,緩緩出聲。
“你說,讓蘇祿國為我們種桑,覺得如何?”
“啊?讓蘇祿國給我們種桑?”
王玉瞪大眼睛看向朱高煦,這能行?他怎麼覺得有些不靠譜呢?
朱高煦沒有去在乎王玉的眼神,當即開口。
“種桑需要耕地,也需要不少人力,如今大漢國耕地吃緊,最為需要的還是糧食,而人力方面,哪怕土著被帶出來了,但需要用人力的地方太多。
而若是讓蘇祿國給我們種植,到時我們只需要以低廉的價格去收購,人力與耕地,直接省了下來。
加上與蘇祿國的距離並不遠,帶回來後依舊新鮮,成本也並不高,但這還能讓蘇祿國的人對我們更加感激,這算是給蘇祿國的人送去一門大生意,又可以養活不少人。
這事就這樣定了,你過後派人去蘇祿國,將這事定下來了!”
朱高煦目光如炬,讓蘇祿國生產原材料,他拿回來養蠶加工成高貴的絲綢,而讓蘇祿國因為這個生意使得更多的人受益,那麼蘇祿國對大漢國的依賴,將會更深。
這個法子,完全就是多贏,他必須得實行下去。
王玉聽著朱高煦的話,卻是直接驚呆了,他還真的沒有想過,這種事還能這麼玩?
按照朱高煦說的,蘇祿國出人出地,他們就出一些種苗,以及低廉的收購價,再搭上點運費,就可以了?
王玉心頭無比震撼,真要是這樣做了,他們直接賺麻了。
哪怕是他們自己種,桑苗依舊需要,而且還要出人出耕地,出人都還涉及到費用,最後收購,同樣也需要錢,並且還會耽擱如今他們種植糧食。
現在好了,這些煩惱全沒了,更為重要的是,需要支出的錢,更少了,這才是重點。
至於蘇祿國會不會好好做,就憑著之前與蘇祿國建立的關係,以及這麼近的距離,蘇祿國敢不好好做試試?真以為大漢國不會動武了?
想通這些,王玉看向朱高煦的目光,無比的敬佩。
“王爺奇才,臣,自愧不如。”
在王玉眼中,一般人都想不到的,朱高煦想到了,大才都不足以形容了,只有奇才。
有時候王玉都特想知道,朱高煦自從改變後,明明都是人,但那個腦子,讓他覺得朱高煦和他之間總有一個人不是人一樣。
朱高煦聽著王玉的誇讚,也是毫不客氣的收下。
其實他很清楚,這個法子並不難,難的是思維轉變罷了。
“行了,既然桑的問題解決了,那接下來說說棉的事。”
“王爺,臣知道了,種棉也在外面找一個小國來給我種!”朱高煦話音剛落,王玉就接上了。
朱高煦聽得臉頓時一黑,一陣扶額。
“王玉啊王玉,你讓其他小國來種棉,交給誰?我們還能控制哪個小國?你就這麼有把握對方種植之後不會漲價?你就....
好主意,棉也可以讓其他小國來種!”
朱高煦想到這裡,頓時笑出聲來,他突然發現這個法子簡直不要太好。
而一旁的王玉是直接呆住了,他不過就是順口一說,朱高煦原本還反對,怎麼突然就改主意了?
還這個主意好?
王玉自己都不知道這個主意哪裡好了。
想了一會也沒有想通,他都在懷疑人生了,他自己隨口說的,真就那麼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