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朱高煦,海外立國大漢

第82章 蘇祿國三王,朱高煦對南洋的想法,軟擴張

朱高煦看著王玉,頓時一愣,蘇祿國來人了?這麼快就來了?

朱高煦是真沒有想到,這才多久的時間,二十多天吧?

反正不到一個月,上次蘇祿國使者巴都哈喇到來,從這裡回去,再商議,再過來,這麼快就來了?

“王玉,你確定是蘇祿國的人?”

朱高煦依舊有些懷疑,實在是這個時間太短了,除非巴都哈喇匆匆回去後,蘇祿國三王當天就確定下來,然後就匆忙出發,而且還走得急,只有這樣才勉強趕得及。

但這個時間強度,真的可能?那蘇祿國三王真就這麼果決?

王玉聞言,依舊還有些驚訝。

“王爺,臣也有些懷疑,但臣已經確認過了,確實是蘇祿國的人,分別是東王巴都葛叭哈刺,西王麻哈剌叱葛剌麻丁,峒王巴都葛叭喇卜,三人不僅來了,還帶著自己的妻子,以及隨從共兩百多人。

臣已經安排了車駕迎接他們入城,還在路上,臣先行回來稟報王爺。”

“居然這麼快還真來了啊,走,回宮。”

朱高煦是真的沒有想到,這三王來得這麼利索,完全出乎他的預料。

但轉念一想,朱高煦就覺得其中肯定有事,絕不會這麼簡單,只因為這三王來得太快了些。

按照正常的時間,別說是來拜見他,拜見他的大漢國了,哪怕是去大明拜見朱棣,都不可能這麼急。

偏偏如今這三個人這麼著急,那麼肯定是蘇祿國內部或者外部遇到危險了。

而若是內部危險,那隻能是三王內鬥,但三王內鬥還不足以讓三人這麼著急趕來,尤其是之前的使者,巴都哈喇,代表的是三王,說明這三人的關係,還沒有破裂。

那麼只能是外部威脅了。

而外部威脅,蘇祿國周邊有哪些小國?

渤泥、蘇門答臘、爪哇,爪哇北部沿海的地方又有順塔國為漢人所創,也就是前宋丞相陸秀夫之子陸自立,先逃至呂宋,後被元庭所知,派軍攻打逃至爪哇,在順塔建國,順塔國。

順塔國並不大,所以蘇祿國的這個外部威脅幾乎可以不算。

但還有一件事,朱高煦若是沒有記錯,當初鄭和帶回來關於蘇祿國的資料中,洪武初年時期,蘇祿國出兵渤泥,後因為蘇門答臘國出兵,最後才退。

想到這事,朱高煦心頭已經逐漸有了想法。

蘇祿國有外部威脅是好事啊,這樣他才能更好的聯合蘇祿國,做他自己想做的事情。

尤其是蘇門答臘國的前國王鎖丹罕難必鎮身死,這個國王可是朱棣下詔冊封的蘇門答臘國王,要是尚在,他還真得顧忌,畢竟朱棣下詔的,這個正統性他得認,誰讓他是大明漢王。

但鎖丹罕難必鎮在率領蘇門答臘國抵禦那孤兒國時身亡,要是鄭和的記載沒有錯,如今是老漁翁為國王,這沒有經過大明正兒八經承認的,只是鎖丹罕難必鎮的王妃承認的,只是擊退了那孤兒國的進攻被承認的。

這樣一來,他可就大有文章可做了。

朱高煦心頭一時感慨,得虧他出海之前,朱棣將鄭和之前下西洋得到的周邊各國資料都給他了,不然他還真不知道這些。

朱高煦都一陣慶幸,不僅當初看,來到這裡他時不時的也有看,就是為了記住周邊的形勢,為了他能夠更加方便的擴張。

畢竟朱棣的警告他是必須要記住的,那就是他在外面搞東搞西,但不能被別人告到朱棣面前,因為許多小國的國王都是朱棣下詔冊封的。

這個底線原則,在表面上他是必須要遵從的,哪怕他在外面是大漢國,但就因為他大明漢王這個身份,這個身份對朱高煦而言,既有好處,也有束縛。

朱高煦想著這些,其實心頭都是萬分無語的,南洋這些屁大點地方,真就這個王那個國的,簡直亂得飛起。

而不管是朱棣還是朱元璋,尤其是朱棣,為了表現出大明的威嚴,這些小國但凡去朝貢的,朱棣也全部封王。

哪怕就是渤泥國(古稱婆利),永樂三年時其國王麻那惹加那遣使去大明,就被朱棣封王,永樂六年帶著一家去大明,見識大明山河,結果病死了。

如今的渤泥國王遐旺,還是朱棣冊封的,要是朱高煦直接起衝突,沒有正當理由,想滅都沒有大義之名。

朱高煦不再去想,如今這些地方,南洋以及南洋以西,他只能說比李雲龍打平安縣時的晉西北都還要亂,已經不是亂成一鍋粥能形容的了。

回到王宮,朱高煦將官吏全部叫回,畢竟該有的排場,還是必須得搞起來才行。

朱高煦這裡準備好,外面的三王才可以進入。

至於三王的妻子,也就是王妃,則是由韋清婉在接待。

“參見大明漢王,大漢國王。”

三人在蘇祿國雖然是人上人,也是王,但在朱高煦面前,表現得很是恭敬,直接大禮參拜。

至於朱高煦的身份,也是大明漢王為先,大漢國王為後,這也是這些人潛意識裡面依舊將朱高煦當做大明漢王。

畢竟要是沒有這層身份,這三人是壓根就不會來,即便見面,也不會對朱高煦這樣恭敬,只因為朱高煦身後是大明,是朱棣。

這次三人到來,可以說都被這裡給驚訝到了,其實這裡比起大明差得太遠,但即便是這樣,都依舊被震撼。

那龐大的港口碼頭,一些他們從未見過的新奇玩意,以及龐大的海船,近距離看見,是那麼的震撼人心。

而來到城內,儘管安城還沒有建設完成,但就如今所展現出來的,他們都沒有見過這麼大的城,能夠容納這麼多的人。

當看見王宮的那一刻,幾人都有一種感覺,他們自己住的那地方和這個王宮比起來,簡直磕磣。

也就他們不知道寒舍兩個字,不然他們住的地,真就可以用寒舍來形容。

這個王宮,在阮安接手後,又透過王玉等人的意見,可是按照皇宮來打造的,只是規格以及不少方面,都縮水了不少而已。

也就是這三人沒有去到大明京城,不然只會感覺更加震撼,更加一副沒有見過世面的樣子。

朱高煦看著三人,威嚴的聲音緩緩傳出。

“免,賜座。”

朱高煦心頭是有些不爽的,因為這些人依舊將他看作大明漢王,以為他出海,他來這裡,是為了解決大明海外事情的。

朱高煦真的很不舒服,他出來是建國的,要在海外發展的,結果這些人都是順帶著承認他的大漢國。

雖然他的身份確實好,但他更希望這些人對他這麼恭敬,是因為他自己的影響力,是因為大漢國,而不是因為大明,因為朱棣。

但如今再不爽,他也只能受著了,畢竟大漢國才剛開始,名聲都還沒有傳出去,周邊恐怕除了蘇祿國來過一次知道,其他小國都還不知道這裡多了一個大漢國,少了一個呂宋呢。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