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科研院出來,朱高煦隨即來到火器司,見胡元澄正在忙著改進火繩槍,還是將胡元澄叫了出來。
“臣不知王爺到來,未能迎接,請王爺恕罪。”
“起來吧,本王說過,你們負責做這些,其他的都可以不用管,虛禮也不用,只要做好該做的事情,就可以了。
這次來找你,是告訴你,將火繩槍的製作分配下去,比如槍托哪些人做,槍管哪些人做,以及該怎麼做等等,分配下去之後,各自負責製作自己該製作的,另外再安排人進行組裝,檢驗也需要安排人。
人手等會我會給你安排,但現在你必須做好這些分工,全面提升製造的速度!”
以往打造這些,都是下面的從頭負責到尾,進度都不快,如今他就是要將每道工序給剝離出來,直接提升效率。
他心心念唸的線膛燧發槍,他都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夠搞出來,可能需要幾十年,可能到他死都不一定弄出來,那麼火繩槍即便是用來過渡的,即便缺點很多,都依舊得用。
畢竟這個火繩槍也是劃時代的火器了,已經能夠稱得上是槍了,放到外面去,也是碾壓的存在,他幹嘛不用?
至於這種生產方式,不僅是為了提升效率,更是因為可以杜絕有人知曉火繩槍的製作流程,每個人負責的工序不同,對於技術就毫不知情。
畢竟他後面還要回大明解決往來經商的問題,到時候他這裡肯定會混入錦衣衛,哪怕他跟朱高燧很熟,該防的,必須要防一手。
胡元澄聽得一愣,生產工藝,還能這樣玩?這真的能行?
至於其他的,胡元澄想不到,也不想去想,就像朱高煦說的,他只要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就好了。
“臣知道了,稍後臣就去做好分配,只要火繩槍改良完成,就按照王爺所說的方式進行生產!”
朱高煦點點頭,隨即帶著胡元澄來到一處房間,示意護衛在外面看著,顯得非常的謹慎。
來到房內,朱高煦凝重的看向胡元澄,輕聲開口。
“接下來跟你說的事,不許對任何人說!”
“請王爺吩咐!”
看著朱高煦的謹慎,胡元澄也不蠢,他知道,這肯定是非常機密的事情。
朱高煦示意胡元澄來到近前,緩緩開口。
“接下來你讓人生產一批射程只有七十到八十米破甲距離的火繩槍出來,並且質量不用太好,在戰場上連續使用之後,就需要換新或者維修,但又不能太差。
你只管去讓人去生產,先期做出一部分來,大概兩個月不到,本王就會來取!”
“請王爺放心,臣必定做好,絕不會讓第三人知曉!”
朱高煦點點頭,就讓胡元澄下去了。
這批火繩槍,可是他準備到時候送給朱棣的禮物,對於朱棣這麼一個一天就想著北征的皇帝而言,其他什麼鹽、糖這些的吸引力,都不如這個火繩槍來得直接。
而他也不願意直接給最好的,如今朱棣尚在都還好,朱高熾他都還不用那麼擔心,但他可是知道,朱棣沒了之後,朱高熾也就做了一年多點的皇帝位置,就交給朱瞻基了。
對於朱瞻基這小子,他不得不防,到時他的大漢國,肯定也逐漸強大起來了,加上他的身份,朱瞻基會不會來搞他,他還不知道。
但他必須要防止朱瞻基來搞他,一旦給最好的火繩槍,如今給出去的火繩槍,這子彈後面可能會向他射來,他不得不防。
至於大明想要研製這樣的火繩槍,看看他如今,有了他提供的思路與方向,都用了這麼久,大明想要仿製,其他的都還好,但冶煉技術與火藥,這個才是關鍵的。
而且加上他這裡已經有了,可以提供給大明,朱棣會不會去研究,都還是一個未知數。
畢竟研究代表著需要錢,需要人來支撐,而且耗時長。
說白了,就是一個投入大,時間長,且收穫不過就是他給出去的這個火繩槍罷了。
只要朱棣與朱高熾不去弄,後面朱瞻基想要去研究,也需要時間啊,朱瞻基想要搞他,他就能夠有效的預防了。
朱高煦也是沒有辦法,他還沒有天真的蠢到身在天家,就以為自己出海就萬事大吉了。
防人之心,不可無,這個可是千古以來的教訓。
他雖然也是屬於大明,但他與大明,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而且如今給朱棣這種火繩槍,也完全足夠了,想想明軍現在用的火銃,這個火繩槍都完全是一種大加強,尤其是朱棣的三大營彼此的配合,火器的運用已經無比熟練的情況下,更能發揮出火繩槍的優勢。
回到王宮,朱高煦當即叫來了王玉。
“如今漢州這裡有多少人了?”
“回王爺,城內與城外村莊的一起加上,已經有二十六萬餘人,而入籍的有十五萬餘。
內城與外城有十三萬兩千餘人,其餘人盡皆在城外的村莊安置點。
另外在漢州與平州之間,臣剛與柴佬他們商議,是否要再建設一座城池。
如今土著人正在逐漸增多,漢州就已經達到了十八萬人,平州也已經達到七萬餘人,其餘各城最少的,根據五日前傳回的訊息,也達到了兩萬餘人的規模。
這些人主要集中在漢州,其次平州。
漢州王城可以容納三十萬人左右,平州城可以容納十萬人左右,但根據英國公他們傳來的訊息,後續還有數十萬人,新城的建造,也必須要進行了,僅僅只是在中部建造陽城,恐怕不足。
這是臣等規劃出來需要建造的城池,共有五城。”
朱高煦無奈的接過,他本來找王玉是有事要說,結果現在好了,王玉直接給他先搞出一件大事出來。
建城,真不是那麼好弄的啊。
朱高煦開啟一看,五座城,除了已經在建造的陽城,以及王玉剛才說那一城,在陽城的南部,也就是如今的馬尼拉南部,再建一城。
另外兩城,則是建立在卡加延河中部與南部,那個地方如今還沒有城池,這兩座城都按照三萬人的規模進行建造,已經不算是一座小城了。
看完合上,朱高煦隨即看向王玉。
“這些城池,你們是準備讓張輔他們押送回來的土著進行修建嗎?”
“臣等是這麼想的,這些城池都是必須要建立的,這樣可以增強王廷對各地的控制,也是為了更好的安置與管理那些人。”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