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看著不斷圍攏的漢軍艦船,臉上滿是瘋狂。
“眾將士!將船開過去!殺敵!”
“明軍威武!”
鄭和瘋狂的命令,其餘明軍也在瘋狂的實行,拖著還在燃燒的戰艦,不惜自己性命主動再次向著漢軍艦船衝去。
撞在漢軍艦船之上,所有明軍以命換命般開始發起最後的進攻。
“明軍威武!”
大明最後的精銳水師,爆發出極為強悍的戰鬥力,在以命換命之下,儘管收效甚微,但沒有一個人,選擇退縮與投降。
“日月山河永在,大明江山永在!”
鄭和高舉大明旗幟,右手拿著火槍,開槍不過瞬息之間,便是身中數彈。
鄭和牢牢抓著船舷,看了看迎風飄揚的大明旗幟,嘴角卻是緩緩上翹,似乎笑了一般。
“太宗皇帝,臣辜負了您,大明最為精銳的水師,被臣敗光了,臣來向您請罪了...”
漸漸,鄭和沒有了呼吸,但大明的旗幟依舊在飄揚。
直到戰事徹底結束,大漢付出了十九艘戰艦,近五千人的傷亡,一舉消滅大明最為精銳數萬的水師。
韋興與劉成來到近前,看著鄭和死死的拉著船舷,不讓大明旗幟落下,看著整場大戰沒有一個明軍投降,全部戰死亦或者葬身大海。
兩人沒有一絲一毫得勝的喜悅,臉上滿是凝重之色。
“若是沒有大戰,若是朱瞻基爭氣,大漢與大明,何至於此啊。”
作為朱高煦的絕對心腹韋興,此刻都不禁滿是感慨。
他經常在外作戰,他深知外面那些小國的大軍是什麼樣的。
如今再看大明的精銳,韋興心頭都是無比的惋惜。
若是朱高煦為大明皇帝,若是朱瞻基不來對他們動手,若是朱瞻基自己出去開疆擴土,有著這樣的大明強軍,哪個小國能夠擋住這樣的明軍?
朱瞻基若是拿出這樣的氣魄用來開疆擴土,大明的疆域,恐怕只會比大漢更加遼闊。
明軍威武?
韋興很是認同,明軍確實威武啊。
看著鄭和,韋興同樣敬佩。
鄭和雖是太監,但一個太監,卻是已經超過了大明太多太多的人了。
這份氣節,無論在什麼時候,永遠都是讓人敬佩的。
“給世子殿下報捷,大明水師精銳盡喪漢東海峽,我軍得勝。
將這裡所看見的,全部傳回去吧。”
劉成在一旁應下,最終將目光從鄭和身上挪開。
韋興又讓人將鄭和的屍身收斂,帶回去安葬。
艦隊回到港口,開始休養生息,造船廠開始修復受損船隻,所有受傷的人開始醫治。
已經戰死之人,也在開始全面登記,報送回王宮。
韋興沒有時間沉浸在這份傷感之中,對於這些,他已經見得太多,早已經適應。
來到朝鮮,韋興當即發起更為猛烈的攻勢,明軍與朝鮮軍明明軍多,卻是被韋興打得連連後退。
楊溥也不得不親筆寫下求援信,送往大明京城。
大明皇宮內,朱瞻基正在召集眾臣緊鑼密鼓的部署著。
“皇上,三大營已經抵達安南,沐晟率領的大軍也進入安南,各項物資也已經運抵廣西,後續的物資還在調撥,可以開始發起進攻了!”
楊士奇在沙盤上不斷演示著,朱瞻基看得雙目火熱。
“傳旨!讓大軍即刻發起進攻!務必儘快拿下大漢東南亞諸省!”
朱瞻基信心滿滿,這次他籌劃了這麼久,又是趁著大漢不備,更是趁著大漢主力不在,他想不到自己該怎麼輸。
為了能夠達到目的,三大營的精銳,他可是全部派出去了。
而且還調集了二十萬大軍前往,加上擅長山地作戰的沐晟,他自認為這次投入已經夠多了。
想著這些,朱瞻基再度開口。
“傳旨給楊溥,讓他會同李裪,務必將大漢僅存的大軍,牢牢吸引在朝鮮,不可讓他們輕動!”
朝鮮戰場,在他們這裡始終是為了拖住大漢僅存大軍的。
那裡有著近十萬漢軍,在他們所有人眼中,這必定是朱高煦留在大漢的可用之軍了,只要拖住,他們就能夠在東南亞取得戰果。
至於鄭和率領的水師過去,則是嘗試能不能一舉將朝鮮的漢軍消滅。
一旦解決了在朝鮮的漢軍,那麼大漢的平定、定東、安東三省,包括琉球,都將會被大明佔據。
到時大明就能直接攻向呂宋的漢京。
這一刻,不僅是朱瞻基,所有人的心頭都是一片火熱。
漢軍的戰力他們已經知道了,確實強於大明,但強的依舊是火器方面。
但這個差距,也並不是完全無法彌補的,是可以解決的。
這就是他們的自信。
每個人心頭都很清楚,如果不趁著朱高煦率領大漢的主要大軍在歐洲解決大漢,那麼以後,他們就真的沒有任何的機會了。
這次,是他們僅有的絕佳機會。
然而在一切都按照朱瞻基等人商議的方向前進,東南亞方向已經發起了進攻,並且極為順利之時,漢東海峽以及朝鮮戰場的戰報傳來,朱瞻基看後差點沒有站穩。
大明最為精銳的水師,數萬人,近一百六十艘戰艦啊,居然全軍覆沒了?
“鄭和!枉朕這般信任你,你便是這樣報答於朕的嗎!”
朱瞻基是怎麼也無法接受,全軍覆沒啊,沒有一個人存活。
更是沒有一個人投降,這讓朱瞻基心痛如刀絞一般。
這些,可都是大明的底蘊,是從永樂一朝後期開始,就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打造的精銳水師啊,現在告訴他,一戰全沒了?
怒火中燒的朱瞻基,直接將所有過錯放在了戰死的鄭和之上。
因為這支水師,是鄭和統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