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昌二年(526年)正月,經歷六鎮之亂的大魏王朝,終於安定了下來;各地雖然動盪不斷,但是有氣候有實力的叛軍卻是寥寥無幾了。
朝廷在這場起自北方六鎮的大叛亂中,為了儘快平定叛亂,下放軍權至地方,使得反魏的各方勢力無法壯大,從而有效的減緩大魏覆亡危險。但具有野心的大將和地方官員在鎮壓叛亂的過程中,擁有了割據地方的實力。
此時的皇帝元詡有名無實,朝中軍政大權盡在太后胡仙真之手;胡太后自知大魏王朝經此叛亂,朝廷威信不再,局勢變得異常兇險,於是在朝野內外培植黨羽、安插黨羽;此外還提拔一批立下大功的新銳大將來對抗老牌勢力。
其中受益最大的人,無疑是爾朱榮;他的實力原本並不強,由於他能征善戰,並且堅定幫助朝廷鎮壓幷州叛亂;戰後,胡太后不僅冊封爾朱榮為幷州大都督、總攬幷州軍政,還縱容他擴充軍隊,以作朝廷外援,拱衛帝都洛陽北方的安全。
爾朱榮深知自己的地位和權力源自胡太后,他沒有等到幷州境內叛軍平定乾淨,便投胡太后之所好,在各郡縣大興土木、營造寺廟。同時又派出軍隊分別摧毀幷州境內的一切道觀;將道士一律抓去當苦力。
巳時的汾水之濱,六百多名道士依道觀分成十二隊,在三個百人隊押解下,沿著大道向北方的高壁嶺行去。
河東安邑縣上清觀的道士位於大部隊的後部,人數雖然多達六十三個,但是此觀成員盡是一些老弱,全部家當只有兩輛馬車和三輛驢車三輛牛車上的衣服、被褥、農具、糧食。而觀主更是一個名叫衛鉉的少年道士。
衛鉉身形修長健壯,手中倒拿一根“Y”形木棍,揹負一個大竹簍,默默向前行走。
由於揹簍裡擠坐著三個七八歲的小孩子,而且冰雪融水滲入地底之後,使路面“死”了一層“皮”;衛鉉惟恐自己不慎把孩子們摔傷摔死,只能走在低窪之處。雖然每一腳踩下去,泥漿都會漫過腳踝;但是站得穩,不怕滑倒。
今天淌著泥漿走到此處,使他頭上臉上沾滿泥漿,讓人看不清他長什麼模樣。
一路上,衛鉉就像換了個人一樣,經常沉默寡言、不吭一聲,但卻變得極有主見,將觀中老幼安排得妥妥當當。觀中長輩和師兄弟都以為苦難和責任讓他變得成熟了,然而他們並不知道此衛鉉已非彼衛鉉;他的身體雖然還是這個身體,靈魂卻被一千多年後靈魂所佔據了。
原主之所以被他取代,是半個多月前和侵犯道觀的賊軍作戰之時,活生生被累死;然而原主用生命來守護的擁有百年曆史的上清觀,終究還是被毀了。不過不是毀於賊寇之手,而是毀在爾朱榮的命令、毀在如狼似虎的官兵。
衛鉉的左腳不慎踩到一個車輪擠出來的泥包之上,右腳繼續前行,拔出左腳踩向前方之時,腳上草鞋已然不翼而飛,腳板底與地面來了個親密接觸。
他只好退了回來,直挺挺的蹲下身子,挖出泥濘裡的草鞋,見草鞋的繩子已斷,無法再穿。乾脆把右邊鞋子也脫了下來,一起掛在竹簍的鉤子上。
二師兄石忠緊隨其後,他也用竹簍揹著三個孩子,連忙說道:“觀主,我還有一雙草鞋。我拿給你。”
“不用了,省得麻煩。”望著泥猴一般的師兄,衛鉉順勢打量了一下自己,這才發現自己也不好不到哪兒去,那打滿補丁的單薄道袍早已失去原來的顏色,而他附近的道士也是如此。
穿得厚一點的,也只有二十多個能夠自己走路的小泥猴了。
這些小泥猴有男有女,全部是上清觀附近村莊的孩子,他們因為戰亂失去了親人和家園,被心地善良的道士從廢墟中撿來撫養長大。
觀中日子雖然十分清苦,但是好歹也有一個安身之所,然而現在,所有人的家都沒了。
三師兄劉朝身高九尺(漢尺),身材比衛鉉和石忠還要健碩魁梧,他背上的竹簍看似比兩人都小,可是裡面裝著的物質遠比兩人沉重,上前說道:“觀主,我們三清子弟,難道真要為胡佛修寺廟、鑿佛像不成?倘若如此,我們死後有何面目去見三清祖師?去見老觀主?”
前年病逝的老觀主有九名弟子,每個人都有一身好武藝;衛鉉是老觀主最寵愛的關門弟子,故而成了這一代的觀主。
在上次護觀大戰之時,師兄弟九人各帶幾名師兄弟死守一方。其中四人生怕賊軍傷害觀中老幼,寧死不退;戰死在自己的戰鬥崗位之上,要是再加上被取代的衛鉉,等於是死了五個。
剩下的五個人當中,劉朝最能打、想法也最簡單。他認為幷州叛軍眾多,多他們這一支也沒有什麼;而且以他們兄弟五人的本事,完全能夠給大家殺出一個溫暖的家,根本用不著為狗日的胡佛修寺廟、鑿佛像。
其實以衛鉉此時強悍體魄、驚人的武藝來說,他完全可以逃之夭夭。但是他跟個野人一樣,什麼都不知道、什麼人都不認識,獨自逃跑哪裡比得過親人般的長輩兄弟抱團取暖呢?而且做人也不能這麼自私,他要是一走了之,上清觀幾十口人都會受到牽連而死。
他現在雖然也只是一個十六歲的半大孩子,但是是身強力壯、武藝高強、又有後世成熟的靈魂,看著這些可憐卻又十分堅強的孩子,心中有一種沉甸甸的責任感。
眼見四下沒有官兵,壓低聲音道:“我們可以一走了之、我們可以為所欲為,可是年邁的師叔師姑、年幼的弟弟妹妹怎麼辦?如果帶上他們,我們跑得過無處不在的騎兵麼?別忘了大師兄、五師兄、六師兄、八師兄是怎麼陣亡的。”
劉朝和石忠聽了此話,頓時黯然傷神;老大和老五、老六、老八武藝高強,如果他們沒有老幼拖累、放開手腳作戰,哪裡會死?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