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定南北朝

第69章 先取首腦,再授以利

雖然一直以來就有“殺俘不祥”的說法,但是一些將軍在戰爭期間如果看到己方士兵不多、敵軍又不少,而自己又沒有必勝把握,於是他們為了防止敵軍“裡應外合”,乾脆就把手中俘虜殺了乾淨,從而達到減輕自身壓力和負擔的效果。

比如說長平之戰後的殺神白起,他手中的俘虜足有四十多萬,其人數遠超他計程車兵。要是數目驚人的俘虜發生大暴動,身在異地的秦軍根本鎮壓不了,於是來了個一勞永逸、一了百了。

同樣道理,史上的爾朱榮用七千精兵大破葛榮以後,擄獲了十多二十萬俘虜。俘虜在遷徙途中見爾朱榮人少,於是發動了大暴亂,他將俘虜鎮壓下去之後,乾脆也像白起那般來了個一勞永逸、一了百了,把俘虜殺了乾淨。

所以有一些飽受詬病的“殺俘”事件,並不是那些主將天生殘暴嗜殺,而是為了保證己方利益,不得已而為之。只不過那些寫史和修史的史學家為了獲得當權者歡心,往往把“殺過俘”的人塑造成殘暴形象,僅僅只是對殺俘的行為進行口誅筆伐、著以濃墨,至於殺俘原因、歷史背景、所處環境等等問題……卻是隻字不提。

“萬萬不可,殺俘固然省事,但之後呢?之後怎麼辦?”爾朱榮搖了搖頭,爾朱弼的想法的確乾脆省事,但絕不是什麼好辦法。他作為大都督,考慮問題的時候不像爾朱弼那般簡單片面,心知一時的省事絕對留下無窮後患。

要是他殺掉那幾萬俘虜,不但會留下殘暴之名、不但受到朝臣加以攻訐,而且日後作戰之時,敵軍士兵擔心自己被抓去殺,定然是人人用命。

關鍵的是殺俘之後,家家批素的恆州百姓也會對他恨之入骨,一有機會就會作亂,要是內部戰亂不斷、長期消耗,他又哪有兵力、財力、精力去開拓?

“可俘虜降兵太多了,末將有點擔心他們生出禍端。”爾朱弼又說道。

“戰場之上是你死我活的敵人,但是戰爭既然已經結束,我不想繼續再造殺孽!”爾朱榮停頓了一下,又說道:“況且恆州軍民不同於異族,異族殺了也無所謂。可是恆州也是受我管轄的大魏國土,如果殺了他們,其父母妻小如何生存?”

衛鉉見到爾朱榮主意已定,於是出列行禮道:“大都督,末將有個辦法,也許能夠解決當前之憂。”

爾朱榮正是苦苦思考,聞言愣怔了下,繼而眼前一亮,向衛鉉說道:“你且說說看。”

衛鉉說道:“大都督,俘虜裡的將官在軍中有威信、有親信,如果他們蠱惑俘虜們鬧事,除了再起兵戈、武力鎮壓,別無他法。如果把各級將官挑出來集中關押、嚴加看管、使其無法接觸士兵。他們縱然有天大野心、再多陰謀,也施展不起來。失去這些將官以後,普通士兵就是一盤散沙。”

“士兵多數是放下農具的農夫、放下牧鞭的牧民,他們被迫捲入戰爭,也是情非得已。經此一事後,他們惟恐自己遭到清算,哪裡還敢造反?就算有人想要鋌而走險,也沒有召集眾人跟隨的威信和名望。”

緩了一口氣,衛鉉繼續說道:“此戰,我軍也有損失,急須士兵補充;而那數萬士兵裡的身經戰陣的驍勇之士正是最好兵源。將他們挑走之後,剩下士兵就是一群老實的羊了;騷亂的可能也會進一步降低。”

聽了衛鉉這番話,爾朱榮心頭陰霾一掃而空,大有撥雲見日之感,目光掠過下方眾人,笑著嚮慕容紹宗問道:“衛將軍此法,慕容將軍以為如何?”

慕容紹宗是代郡人,同樣是爾朱榮表親。此人身材魁偉、武藝高強、有勇有謀,他在六鎮之亂暴發之前,便料到北方必有大亂髮生,於是先一步攜帶家眷投奔爾朱榮,成功避開叛軍逢人便殺的大禍。

聞得爾朱榮詢問,他起身一禮,拱手作答:“大都督,衛將軍之策面面俱到、萬無一失,可為之。只不過大戰方止,雙方士兵相互仇敵,再加上我軍隨時可能去南方與費也頭牧子作戰,未免內鬥內戰發生,末將建議大都督將那些驍勇之士自編一軍。”

爾朱榮正是此意,頷首道:“那便自編一軍吧。”轉而又向衛鉉詢問:“衛將軍,可有補充之處?”

“大都督,末將確實有一個想法。”衛鉉拱了拱手:“此軍軍將、軍副、郎將等主要將領自然由大都督任命,但是伍長、什長等職務,對於出身不好、入仕無門的人才和將士來說,卻是難以拒絕的希望和機會。要是讓他們武力競爭這等無關緊要的職位,既可收穫良才,又能讓武力不如人計程車兵心服口服。”

“經此一事,大都督不計前嫌、唯才是用的仁義之名也將深入人心、響徹四方;鬱郁不得志的賢才得知此事,必然不遠萬里前來投靠大都督。”

“說得好、說得好。”爾朱榮神情振奮、神采飛揚、讚不絕口,心頭也在飛快盤算著,當他想到“天下英才盡北來”的壯觀景象,立刻就坐不住了,忍不住起踱步起來。

堂中眾將也很激動,創立“新軍”的構想已經確實,他們都希望主將是自己、或者與自己有關的親友。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