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定南北朝

第415章 全盤整頓

班師路上,衛鉉一邊走、一邊對諸軍進行一番大整編,主要是新收的“新軍”、朱昌符軍。整編的方式還是老辦法,分別從各軍抽調人手編入新軍、朱昌符軍,以做骨幹。從這兩支大軍挑選出來的勇士打散後編入其他各軍。

這一次就連驍勇軍、果毅軍都參與整編了,有功者予以提拔,進入新軍、朱昌符軍任職,算是對他們的一種肯定,若干惠為首的新軍賜號弘武軍。

朱昌符軍人數計有兩萬多人,肯定不能讓他掌管這麼多計程車兵,於是衛鉉從一萬五千輜重軍、朱昌符軍中挑出兩萬精銳,組成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軍,另外從驍勇、果毅、武威、揚武四軍挑出有功將士出任都伯、校尉等基層軍官,以便日後儘快帶動將士們走上正軌。朱昌符任第一軍軍主,襄垣太守慕容儼、石忠、厙狄幹亦為軍主。

裁汰下來計程車兵,皆為輜重兵;由於這次整編十分倉促潦草,再加上段榮、蔡佑、徐義等人又帶走了五萬多名俘虜,當他們回到上黨,兩者今後還有機會參與選拔,而新編四軍將士要是被比下去,肯定要剔除出去。而衛鉉的神武軍暫時沒有擴編,他打算回到上黨後,從老兵裡面挑選。

整編過程之中,有人升官發財,也有人利益受損,但現實如此,誰讓你們是在戰鬥之中投降過來呢?不過今後只要立功,照樣能夠升遷。

沒有辦法,衛鉉只信任老兄弟,各軍中上層軍官大部分出自“驍果系”,剩下的人,要麼類似慕容儼這樣的朝廷命官,要麼是主動來投傑出人物。

戰場上投降的將領有案底在身,還是先行建立信任再說。畢竟這年頭的上位者募集將領之時,首先考慮的是不被對方出賣和砍死。因此,你除非運氣特別好或者能力特別出眾,才有可能像李弼那樣一來就出任鎮將。

整編完畢,就要考慮駐地的事情了。上黨軍原本就有三萬五千人,經過此役之後,上黨軍名揚天下、舉世矚目,誰也不敢小覷,現在又新增兩萬人,再把即將擴編的神武軍、斥候軍算上的話,上黨軍明面上的兵力高達六萬一千多人。以後要是集中駐紮在上黨郡,朝廷定然是寢食難安。

衛鉉和陳元康、杜弼等心腹文武幾經商議,最終決定把軍隊一分為二,一部繼續駐紮壺關縣;一部駐紮襄垣郡刈陵縣,訓練之餘,把守滏口陘。

其實衛鉉想在南上黨也部署一支軍隊,以防沁水道以西的北絳州,但是陳元康、杜弼否決了。因為南上黨四郡離京城太近,不適合部署戰兵。不過南上黨四郡整頓大刀闊斧的後,各自保留三千郡兵,那些將士體魄極好,只要強加訓練,定能扛起大任。

北上黨三郡還在找礦,一旦找到,立刻開礦鍊鐵,鍛造武器。

段榮等人押往上黨的五萬多俘虜,除了少數跑掉以外,全部送往上黨、長平交界的丹朱嶺修直道。一旦衛鉉回到上黨,此番裁汰下來計程車兵也要進行修路改造,一俟“潞安洛陽道”北段修好,就把最強悍計程車卒集中起來選拔。餘者要麼去礦山幹活,要麼修“潞安洛陽道”南段,總之就是有活可做。

大軍回到幽州范陽郡,侯淵率本部士兵押解部份戰利品西行。衛鉉他們一路向南,過定州、滄州、相州,直抵郡上黨襄垣郡。

。。。。。。。

滏口陘西出口的大道之上,一支人數龐大的隊伍正在前行。

這支隊伍的人數實在是太多了,足足有十六萬之多,走在大道之上,幾乎把道路都堵了。多出來的一大半,乃是跟隨大軍前來上黨定居的難民,大軍每經一地,總有大量難民加入,到了上黨行臺地界,就有如此大的規模了。

對於這些河北百姓,衛鉉和將官按三長制加以管理。其實上黨行臺七郡現在執行的是從“三長制”延伸出來的“五長制”。所謂的“五長制”即是每五戶為一鄰,設一鄰長;五鄰為裡,設一里長;五里為黨,設一黨長;五黨為村,設村長;五村為鄉,設鄉長、副鄉長。

不過衛鉉考慮到上黨各縣、各鄉、各村已經有了既定的執行模式,無法一下子開闢出新的鄉、村;而河北百姓又亟待安排落腳之地,所以只編到黨這一級,以便各縣安排到缺丁少戶的鄉村。這次總共編了一萬六千七百五十多戶,一百三十四黨。

大家一路走,一路熟悉各自隊伍。他們走到現在,不但習慣遵從鄰長、里長、黨長的指令,而且明白小隊伍裡的其他人家今後是自己鄰里,於是都是相互幫襯,堅持走到現在。

其實最初的人數,不止八萬七千多人,而是無限接近了九萬,只不過一些老弱病殘在路上熬不過來。但是包括衛鉉在內的軍隊已經盡力了,實在是有心無力。

喪失親人的百姓也不怪衛鉉為首上黨軍,因為上黨軍不但沒有拋棄走不動的人,反而騰出很多馬車牛車給走不動的老人、孩童乘坐;實在撐不過去,也是命該如此。

入境之後,大道兩側風景也令初來乍到的人們感到驚奇。道路兩側開闢一塊塊農田,儘管不是農忙時節,可是田間地頭仍舊有農人在勞作。有的農人在加固田梗;有的農人用鐮刀割去田邊雜草,使田地四周光溜溜的;也有人將割好的雜草小樹掀入田地,然後放火焚燒,以草木灰做肥料。

一切都顯得忙碌又安祥。

鄉間沒有塢堡,百姓也沒有結寨自保。而這一點,普通老百姓或許沒有察覺,但是朱昌符、李弼等將卻觀察得十分細緻,他們本來以為滏口陘西出口比較特殊,其他郡縣未必如此,但這會兒已經進入鄉郡腹心,清漳水兩岸有大片農田、許多村莊,就是沒有一座塢堡。

朱昌符、李弼等將都猜到了其中原因:鄉郡井然有序、社會安定,老百姓沒有被匪類劫掠風險,自然不要結寨自保。再想想塢堡遍地的河北大地,真是沒法比啊。

李弼兜了一圈,回來便向劉師宗說道:“劉先生,這裡的百姓家家戶戶都有餘糧,他們養了很多牲口、家禽、魚;逢年過節都有雞鴨魚肉吃,而且各鄉都設有官辦鄉學,男童女童都能免費去學堂讀書。男童女童在鄉學讀了六年,成績好的可以繼續讀縣學、郡學。”

“如此說來,這裡的百姓人家不比河北豪強支脈差,興許活得更好。”劉師宗默默的估算了一下,也為衛鉉手筆驚呆了。

他畢竟世家子弟,一下子就明白了衛鉉深意和野心;衛鉉向普通老百姓開放的鄉學、縣學、郡學,實則是與名門世家族私學較量;長此以往,上黨行臺將會人人識字、人人知書達理、人人粗通治理之道。而衛鉉今後在人才選拔方面,也有更多的選擇,再也不用單一的依賴名門世家。

從郡學結業出來的學子沒有靠山,除了緊隨衛鉉為首的上黨行臺之外,幾乎沒有別的選擇了;一旦衛鉉加以錄用,今後再也不缺治理地方的官吏了。到了那個時候,又有哪個名門世家可以拿捏衛鉉?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