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東漢,開局公孫度

第17章 黑科技

眾人聞聲皆湊了過來,木央所說的渾天儀原先是被封裝在一個大木箱裡的,木箱的蓋子被其拋在一邊。

公孫度心裡也是好奇,前世的課本也講過張衡的成就,其在東漢就製造了世界上第一個地震儀,地震儀目前還被安置在皇城中,隨時作為各地地震的警示作用。

後世流傳下來的渾天儀照片,公孫度有印象,那是由許多的圓形金屬圈組成的儀器,跟眼前的渾天儀完全不一樣。

只見那裡面的物件是一個形狀似銅碗的東西,同樣是青銅材質,沒有太過華麗的裝飾,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銅碗的上部裝有大大小小的支架,以及齒輪等零件。

公孫度湊近了觀察許久,他不是這方面的專家,怎麼也看不出門道來。

朦朧間,他察覺出這器物上似有文字,於是伸出手將‘銅碗’上的灰塵輕輕擦拭掉。

沒了灰塵的遮掩,青銅面上立刻就顯現出來了縱橫交錯的線條紋路,線條後的背景圖畫,那種交錯圖塊,則更像是..地圖?

公孫度的好奇心更重了,他望向木央,卻見木央老臉激動得發紅。

木央蹲下身子,仔細的檢視儀器的各個部件。

終於他激動的出聲道:“這並不是渾天儀,這是張尚書晚年的一件作品。說是渾地儀更加的準確,我本以為是一個傳說,沒想到是真的。”

“快,快!將它搬到倉庫外邊去,這件儀器只有在天光之下才有用。”

木央顧不得許多,一邊激動的站起身來,一邊指揮著徐榮手下親兵將這個儀器搬出去。

眾人見狀也被木央的情緒所感染,一起將擋路的物件推開,給親兵搬運騰出空間。

“一二!三!”

隨著四個大漢合力,這具青銅儀器被奮力的抬起,慢慢悠悠的被抬了出去。

倉庫外,木央面向日光,張開雙臂,暖陽在身,他發出暢快的大笑,就如個幾十歲的頑童。

“哈哈!蒼天啊,張尚書的遺作,沒想到今日被我發現了。“

在場的其他人卻是一臉不解,公孫度能夠稍微的理解木央的心情,在東漢,學習機械、算數的,張衡就是那座面前的高山,越接近越深不可測。

那邊軍士在木央的指揮下先將木箱給拆開,就這具‘渾地儀’暴露在天光之下。

見到眾人不解的表情,木央樂呵呵地給大家解釋道:“古人對天地有蓋天之說,天若穹廬,地如盤。”

這個大家耳熟能詳,都點頭同意。

木央接著用手指向天空繼續道:“《周髀算經》所著七衡六間圖,以北極星為端點,將宇宙縱橫劃出星域。”

“天有九野,地有九州。經天緯地,天地相合,終成宇宙。”

“戰國之時,渾天說盛行,因為當時各國的欽天監觀察星宿的資料,都不再支援蓋天說的理論。”

“以至本朝,知天文者皆以渾天說為要。”

“張衡以皇家典藏的自周以來的資料,統合各星宿,將天重新作劃分,此後,天有九重!”

木央的笑意更濃了,那是與有榮焉的笑,為與這樣的人傑共處一世而感到驕傲。

“九重天代表著九個星體的軌道,以球為地,以環為各重天,那便是渾天儀的由來。”

“而這個儀器,便就是張尚書的終極夢想,那就是將地與天再次相交,重劃地上九州!”

“他老人家藉助了七衡六間圖,以及當今的大漢疆域圖,試圖重組九州。

只是當他開始行動的時候發現,透過統計的資料計算得知,我等此時身居的天下九州與上古的九州完全不同,從計算的結果得知,我等身居的九州之地,僅僅是上古的九分之一。”

“這種嚴重的偏差使得張尚書最後的希望破滅,故而他不得不曲而從之,將這儀器轉為他用。這便是他的遺作了。

渾地儀,以昭示地理,時間為要

其不再是以劃分九州為目的,而是一個活地圖,他能隨時顯示所在的位置,以及當前的時間。”

木央的嘴都要裂開了,哈哈上前,轟開儀器周圍的軍士,手忙腳亂的操作起來。

“嗯,當前是九月...”

“啪,“他轉動儀器上的機括,使得上面的指標直指表示為九月的圓環。

“東方...”他接著費力的轉動儀器的底座,使其整個穩定的旋轉起來。

公孫度看到木央的動作,以及儀器轉動時的穩定,連普通的輕微震顫都沒有,他驚得眼皮一跳,這銅器的製作精度,堪比八級鉗工了吧。

而且,公孫度還發現儀器的一端安裝著羅盤,剛剛木央就是根據羅盤的指標來確定方向的。

這麼早就開始使用羅盤來定位了?在公孫度的印象中,這時候不是還在使用司南嗎?可是看木央熟悉的操作,這並不是新奇玩意。

公孫度不由得咋舌,張衡,這麼厲害的嗎?

“白日裡,應當用日鏡..”木央唸唸有詞,豎起了一個機關架子,上面裝有兩塊透明晶石,隨著木央的操作,架子被設定到預定位置上時。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