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東漢,開局公孫度

第35章 市場經濟

可是這災情,它就是來個不停,那幾年水旱蝗變著法的來,好不容易來個豐收年,糧食又賣不出價錢,還不了李家的錢,只好將地抵給了人家。

這縣裡,多少人家與我一樣,一年年的求活,最後都不得不將地抵給了李家,賣身為奴,給他李家扛活。

可是,李家需要的奴僕也是有限的,養不起那麼多的奴僕。

直到中平元年,那一年,中原鬧起了黃巾,村子裡吃不起飯的後生都去投大賢良師了。聽說全被官軍砍了腦袋,老漢當時被徵去做役夫,屍體一堆堆的,那個慘喲!”

“還有豪強不收奴僕的?小子我在河北可是看到許多豪強奴僕近千的!”公孫度吃驚道。

“誒,後生你有所不知,你那是黃巾之後了,起了黃巾之後,到處都有亂兵,太平道的兵,朝廷的兵,郡守的兵,也都不講理。

為了自保,各家的塢堡修得越來越高,收的部曲也越來越多,李家有三百部曲,他王家總不能少啊,相互攀比之下,所以這奴僕也就越來越多了。”黃老一副你見識短的表情給公孫度解釋道。

公孫度點頭,同時心中瞭然,恐怕不止是攀比那麼簡單吧,有了如同城牆的塢堡,也就有了絕對的自保之力後的這些豪強,一個個心都野了,說不定就開始對周圍沒啥自保之力的豪強或者村寨下手了,這就是個軍備競賽,都不放心對方,所以都在擴張兵力。

“那李家為什麼不將地直接租給老丈你呢?光坐那收租不好嗎?”公孫度又有了疑惑,再次問道。

“哈哈,你說我們,當佃農?後生你不是這中原之人吧?”老黃似乎是聽到了什麼可笑的事情一般,問道。

“老丈好眼力,小子是遼東人。”

“哦,那就不奇怪了,其實啊,老漢我年輕那時候,佃農、僱農還是有的,後來就沒多少了。這些年老漢我算是看出門道了,這裡面,可有些學問呢~”

“謹受教~”公孫度恭敬的向老者一禮道。

“哈哈,這禮,老漢我可就生受了啊。”老黃看到公孫度如此守禮,心中開心,於是將自己的發現一一道出:

“這裡面其實有區別的,比如老漢我年輕時候,有把子力氣,加上省吃儉用,存下些錢糧,再買地,地多了就僱傭僱農,或者將地佃出去,像你說的,坐著收租子,生活多滋潤。”

嗯,這番自耕農、富農、僱農、佃農的轉換在老者的一句話中被說盡了。公孫度對此人有些敬佩了。

“可是,這法子它不夠快,或者說不夠保險。就拿我如今的主人家,這地的主人李家來說吧。他們家祖上也是個大地主,五百畝地,比我多三百畝,看著不多,是吧?”

“嗯”公孫度連忙點頭,的確不算多,是一個數量級的。

“可人家的做法就完全不一樣,他們老李家從五百畝地到手的時候就想方設法的將地合在一起,形成大塊田畝。

然後他們用的也是從關中傳過來的法子,也是咱們如今用的法子,吶,你看那田畝,修壟溝,代田法。這法子就是需要將田畝給條塊分割,才好施用的。”

“這還只是其一,也是他們李家,首先使用了耬車,兩牛一人,一天百畝,五百畝地也就五天的功夫。還不說他們家有財力買精品的鐵製農具,你看就這鋤頭,比我原先那把家傳的骨鋤要厲害個十倍不止。”

“這些投入讓他李家在農事上效率比我們高了十倍不止,秋收後一看,人家的收成每畝也比我們高個一斛不止。而且他們家還從事商事,販賣商貨,利用農閒讓奴僕蓄養家畜。

在多種經營之下,每一次遇到災年,我等只能賣地、賣身求活。而他們,則是有存糧收納奴僕,有足夠的財貨來向我等放貸,買我等賤賣的田土。

哎~老朽我是看出來了,這麼搞下去,這裡的田最後都得是他李家的。”老黃說到此處有些喪氣,彷彿下定論一般道。

這種趨勢?怎麼越聽越熟悉?

這不就是後世典型的資本主義時期的壟斷資本的形成過程嗎?

他們根本不需要幹什麼明面上天怒人怨的事情,只要有原始積累在,只需要在每一次的經濟危機發生時,用極小的代價去兼併那些承受不住危機的小公司,就可以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壯大,而且堂而皇之將這種過程稱之為市場經濟規律。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