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東漢,開局公孫度

第101章 教育

“這些幼小孩童,都學些什麼東西?”公孫度沒有去那些小孩子面前露臉,只是在羽林軍的管理處轉悠,此刻他看到那些有著淡淡墨香的紙張,徑直拿起來詢問起一旁的木央道。

“回主公,屬下按照此時民間的啟蒙教材,選出合適的文章,以軍中識字的孩童作為助手,教導所有的羽林軍卒。”木央聞言,笑著上前將那些整齊的文稿拿出來遞給公孫度審閱。

公孫度接過文稿,入眼就是文稿的三字標題《急就章》。

這文章他很熟悉,自己小時候也是用這文章開蒙的,也叫《急就篇》,據說乃是前漢元帝時期的黃門令史游編著的。這時代的兒童啟蒙讀物還有很多,如《倉頡篇》《訓纂篇》《凡將篇》《滂喜篇》等,但在未來它們也都相繼失傳了。

公孫度輕輕瞥了眼一旁恭敬的木央,這還是位木央的老前輩。怪不得他那一臉與有榮焉的表情。

史游也是一位宦官,其人精於書法和文學。

即便公孫度自己有這篇文章的記憶,可是當他翻閱起面前的文稿時,眉頭還是不經意間皺了起來。

無它,這《急就篇》的受眾應當是那些有條件的貴族子弟,而非普通百姓。

它的生字太多,全文分成四個部分,第一部分列舉了396個姓,全部為單姓,三字成句;第二部分“言物”,依次敘述了錦繡、飲食、衣物等方面內容,七字一句;第三部分寫的是職官方面的字;全書最後用四字句歌頌漢代盛世。

如:“宋延年,鄭子方。衛益壽,史步昌。周千秋,趙孺聊。爰展世,高闢兵……”又如:“漢地廣大,無不容盛。萬方來朝,臣妾使令。邊境無事,中國安寧。百姓承德,陰陽和平。風雨時節,莫不滋榮。災蝗不起,五穀孰成……”

誠然,《急就篇》它的實用性強,知識豐富,可以作為識字課本兼常識課本。

可是在極為重視效率的公孫度眼裡,這文章還是太繁雜了。

善會察言觀色的木央注意到了公孫度臉色的變化,出言道:“此文,尚未定稿,還請主公指正!”

公孫度聞言,放下了手中的書稿,想了想,拍拍一旁的榻對左右道:“都先坐下來,這事咱們慢慢談。”

眾人聞言,立時依次落座,卻見公孫度像個老農似的揣著袖子,坐在榻上一直沒有說話,像是在考慮一件大事。

“木老同意人的天資,乃至才情是會分成三六九等的否?”

木央坐在公孫度的一側,聞言頷首:“主公所言甚是,眾人之間,有人聰明,有人笨。更多的則是平庸。”

公孫度撫掌:“木老說得對,人啊,不僅是出身有著高低,天資也有著高低,甚至於用功程度也分高低。”

“我們辦教育,首先要考慮的,並不是教材的用詞啊,學堂是否舒適啊,老師是否合格啊,之類的客觀條件。”公孫度見眾人望過來,繼續朗聲道:“我等作為遼東的掌權者,需要考慮的只有一點,將來的遼東,需要的都是些什麼樣的人?”

在眾人還在思索公孫度的用意之時,就見公孫度起身踱步道:“我等都同意,天賦異稟的人物,是人群中絕對的少數,這些人,就如那錐處囊中,自然會脫穎而出。啟蒙教育對這些人來說,只是一個小小的踏腳石,他們是要繼續登上高處,追尋更高、更為廣闊的知識的。”

“但是如今我們的教育目的呢?只為了選出那些拔尖的人物,而那些人數眾多的平庸之人,完全淪為了教育的犧牲品,所以才會有人說百無一用是書生。”公孫度像是對此事考慮了許久一樣,他環顧一週道:“還是那句話,要看我們需要普通人能做什麼?”

不待其他人回答,公孫度掰著手指道:“首先,我不需要他們懂什麼禮樂詩書,更沒有學習經典的必要。他們只要會三百個常用漢字的讀寫即可!哪怕是被士人鄙視的減體字。諸位,未來的戰場上,某需要的是能夠看懂、記錄、傳遞軍令的兵卒,而不是誇誇其談的儒士。而到了民間,這些人又能看懂官府的告示,能向普通百姓宣傳我等的政令。”

此言一出,許多如陽儀一樣的學儒的皺起了眉頭,心中起了陰霾:主公這是排儒?不過其他的領兵之人都在點頭,他們心中清楚,公孫度所說的這些都是基層軍官應當具備的素質。

“其次,某需要他們會千以內的加減乘除,乘法表要普及到每一個孩童手裡。他們要會數數,會計算軍資的多少,計算兵卒的人數,乃至計算糧草的剩餘,而這些在將來戰場都是極為有用的。他們到了民間,不僅能為家裡計算收入支出,還能去往商社管理財賬,乃至進入官府當計吏。”

“再者,某還需要他們知道一些常識,知道分辨南北,認識地圖,知道我遼東位於天下的何處,知道萬物的常理,從不被愚昧巫術矇騙。”

公孫度一口氣說了三點,其實換到後世,就是小孩子都要學的三門課:《語文》《數學》《自然》。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