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中。
“是老周啊,進來坐。”
“我說在廠子門口怎麼沒等到你,原來你今天休息。”周建雲揉了揉腰,今個為了等白楊,他可是在廠子外站了好久了。
“這不是科長讓我休息一下。”白楊端了杯茶給他。
“是要休息一下,你這段時間忙的,我都見不到你人了。”說到這件事,周建雲也不禁有些佩服。
隨著先進技術小組的展開,白楊每天在廠裡都要待到半夜。
他有時候起夜的時候,還能看到對方屋子窗戶還亮著燈。
“那您這次來是為了馮愛國的事嗎?”
“是啊,你也知道,我就這麼一個徒弟。”聽到這話,周建雲也有些不好意思,這種上趕著的確實有些失面。
但為了自己以後的養老,他還是厚著臉皮說了出來。
今天車間電渣焊裝置測試成功的事情,已經傳遍了廠子。
廠長更是對先進技術小組成員,進行了口頭嘉獎。
而裝置成功,下一步就要用到車間工人身上了,因此周建雲便急著找了過來。
“這事我已經跟先進技術小組的組長提了一嘴,這事也不用跟廠長說。”
“但我對廠子的情況瞭解不多,因此也不敢打包票。”白楊不管怎麼說,就幾個字,“不熟,我盡力”
不過這對於周建雲就已經足夠了。
“那就行,那就行。”他的心也終於落了下來。
白楊作為先進小組的主導者,隨意提兩嘴,作為組長的肯定會特別關注一下。
電渣焊焊接技術,總歸是要讓車間的工人們學會的。
並且自己作為八級鉗工老師傅,多少有點面子。
周建雲在得到了想要的訊息後,也沒有多留,出了門之後,便朝著中院西廂房的馮愛國家而去了。
……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三軋廠的技術小組,連軸轉的製作電渣焊裝置。
軋鋼廠對焊接也有著很大的需求。
因此,廠長也希望電渣焊能夠儘快落實到焊工車間,增加產量。
同樣,白楊這邊也在不斷的實驗,各種電渣焊工件的焊後處理工序,對其進行統計之後,便讓劉麗幫忙記錄。
等到論文下冊完成之後,國內大部分需要電渣焊焊接的材料與工件,差不多能夠記錄在內了。
“記錄一下,為了避免強度降低,淬火加回火鋼製容器焊後,熱處理的溫度應比回火溫度低28℃……”
“白技術,簡科長那邊讓你過去一下。”這時,一個工人進入試驗車間喊道。
“唉,好。”白楊點了點頭,剛好手頭的測試工業也完成了。
“差不多,接下來辛苦你了。”他拍了拍手,離開前對劉麗說道。
“好的。”
……
“小楊同志,你可藏得夠深啊。”白楊剛進入科長辦公室,還沒開口,對方便率先晃了晃手裡的報刊調侃了一句。
“《機械工人》?”白楊自來熟的給自己倒杯茶,坐下後瞄了眼,大致看出了報刊的名字。
“這是這期報刊刊登的論文,看看是不是你的。”簡孟江說著,將報刊上的標題展示了出來。
《論電渣焊各種工件焊後熱處理(材料)上》
正是自己前段時間,在裝置製作階段所實驗統計的論文。
這期報刊除了專題報告之外,還有哈工大與哈焊所人員,所釋出的有關手工電渣焊方面的報告。
如《手工電渣焊在焊補灰鑄鐵件上的應用》、《用手工電渣焊焊補球墨鑄鐵件》
“對,沒想到還登上這期報刊了。”白楊也有些驚訝。
他記得這篇專題研究報告投稿,也才過去兩週的時間。
“還是這期的頂刊!”他點了點那幾個大字糾正道。
“說實話,你剛開始來的時候,我心裡對你的能力還是懸著的。”簡孟感慨的擺了擺手。
“但現在看來,你的能力反而遠遠出乎我的意料啊!”
在白楊剛到的時候,他還有些疑惑,他們三軋廠怎麼也算個大廠,一般分配也該是師生組合,但卻只有一個人。
而現在來看,這青年確實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這可是《機械工人》報刊啊!
作為工程師的他,當然明白這期刊的學術質量。
原本他以為白楊,只是做些學校釋出的畢業論文之類的,卻沒想到直接發到了學術報刊上去了。
“這都是前輩們的經驗,而且也多虧了廠裡和小組成員的幫忙。”
專題研究論文需要實驗資料支撐。
沒有三軋廠的支援,白楊也不可能拿出一個沒有實驗資料的報告就投上去。
“好了,不用謙虛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