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簡匯總下來一時半會也看不完。
“好。”蘇國立沒有多說什麼,迫不及待的將檔案給接了過來。
開啟後,他第一時間將報告翻閱到了工作資料頁面。
檢視起了這一臺臺裝置在各個化學合成工序下的工作情況。
其中還有一些較為陌生的化學合成工序還讓他皺眉思索了片刻。
等他越往下看去,神色之間更是難掩的激動。
“好!好!好啊!白楊同志,你們科研小組的這些裝置研究真是太優秀了,其中許多甚至比毛熊的技術還要高效。”他放下檔案,一臉激動的感慨了兩聲。
因為鷹醬的封鎖,國內重工業都是跟隨著老大哥。
因此裝置技術方面都是以仿製毛熊為主。
並不是龍國不想創新,而是沒那個條件。
仿製反而能夠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基礎建設。
雖然在仿製,但這是迫不得已的。
國家的基本方針,還是以自主創新為主。
可是技術人才的短缺和教育體系的剛剛起步,想要完成自主創新的難度還是太大了。
這也是為何楊廠長願意費大力氣去留住白楊,有了白楊,他們三軋廠就有了研究所。
在這個時代,工廠多數都是以生產為主,即使是許多大工廠也是如此。
而有了研究所,三軋廠也就邁出了獨立創新的腳步。
當然,這與思想觀念也有著一定的關係。
仿製這個快捷的方式還是許多人第一選擇,而創新就需要不確定投資。
蘇國立之所以如此激動,是因為這條生產線的大多數裝置,不僅是科研所自主創新所製造的,在工作效能上也超出了許多仿製毛熊的裝置。
以離心泵為例,國內化工廠基本上都是以仿製毛熊的為主。
而白楊這裡,不僅僅是材料上得到了大幅度創新增強,裝置機械設計上也多數是自主完成。
“這次真是來對了,我這要是不來,你這些東西還不知道要瞞我多久呢。”
“白楊同志,以後有好東西,記得要第一時間上報。”蘇國立拍了拍白楊的肩膀,開了個玩笑調侃道。
“明白!”白楊也沒多說什麼,最近他們一直都在忙,這上報的事情,他也都是挑重點說。
裝置這些因為並不算什麼新技術,所以也就沒急著寫成報告匯總上去。
蘇國立看了看車間裡的人,也發現了些問題。
想到這裡,他轉頭看向了楊廠長。
“楊廠長,我看著你這有些缺人,要不我派點人來你們這學習一下吧。”
“我這裡當然歡迎,但人員調動這方面,我要向賴處長請示一下。”楊廠長聞言眉頭跳了跳,連忙回應道。
“嘿,我這不是看你們機械部沒人了嗎?”
“是這樣的,白楊同志這裡脫不開手,便將手裡的一項技術研究交給了技術科。”
“所以廠里人員調動有些困難,我這裡已經向上面請示了,過兩天應該就有技術員援助來了。”
楊廠長明白了蘇國立的意思,頓時苦笑著解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