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拿起辦公桌上的電話,撥通了林慧的內線。
“林慧,你通知一下張主任,讓他暫停手頭的工作,立刻來我辦公室一趟。另外,把我的日程安排全部清空,我需要一些時間,整理一份非常重要的技術資料。”白楊的聲音雖然平靜,卻帶著一絲不容置疑的興奮。
“是,白所長!”林慧的聲音從聽筒裡傳來,雖然不清楚具體發生了什麼,但她能感受到白楊語氣中那種不同尋常的激動。
結束通話電話,白楊再次走到白板前,看著那幾個“4S”大字。他知道,有了WS-10(升級版)發動機的全套資料,這四個“S”,將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三天假期轉瞬即逝。
白楊站在研究所大門口,看著陸續返崗的科研人員,他們臉上雖有假期帶來的輕鬆,更多的卻是眼神中壓抑不住的亢奮與堅毅。
上午八點整,隨著白楊一聲令下,第四代戰機專案正式啟動。
整個研究所瞬間如同被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各個實驗室、辦公室的燈光徹夜通明,機器的轟鳴聲、圖紙翻動的沙沙聲、鍵盤敲擊的噼啪聲,以及工程師們激烈的討論聲,交織成一曲恢弘的交響樂。
白楊將張主任叫到辦公室後,並沒有直接拿出系統獎勵的資料,而是先與張主任深入探討了當前航空發動機面臨的困境和第四代戰機對動力系統的極致要求。
“張主任,我們都知道,發動機是飛機的心臟,也是我們最大的短板。”白楊指著白板上覆雜的發動機結構圖,語氣沉重,“要實現超音速巡航和超機動性,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大推力,更是極致的可靠性、燃油效率和輕量化。”
張主任嘆了口氣,推了推眼鏡:“白所長說得沒錯,我們現有技術儲備,距離您的‘4S’標準,確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渦輪葉片材料的耐高溫效能、核心機壓氣機的效率、乃至整個發動機的控制邏輯,每一個環節都是一道天塹。”
白楊微微一笑:“張主任,如果我說,我在這三天裡,對航空發動機的核心技術有了一些新的突破,您相信嗎?”
張主任一愣,隨即眼中爆發出難以置信的驚喜:“白所長,您是說……您有新的設計方案了?”
白楊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從抽屜裡拿出一個厚厚的筆記本,遞給張主任:“您先看看這份資料。這是我結合過去幾年的研究積累,以及這幾天集中思考的成果,一份關於大推力渦扇發動機的核心設計理念和部份關鍵技術細節。”
張主任接過筆記本,迫不及待地翻開。
他本以為只是一些初步的構想,然而,當他看到筆記本上那精密的結構圖、嚴謹的計算公式、以及對材料效能的極致要求時,他的呼吸猛地急促起來。
“這……這簡直是……”張主任的雙手微微顫抖,他看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發動機設計理念,許多困擾他多年的技術難題,竟然在這份資料中找到了近乎完美的解決方案。
特別是對核心機效率提升的巧妙構思,以及新型高溫合金的應用設想,讓他這位“發動機瘋子”徹底震驚了。
“這不僅僅是改進,這是……這是全新的跨越!”張主任激動得老淚縱橫,他猛地抬起頭,眼神狂熱地看著白楊,“白所長,您是從哪裡獲得的這些靈感?這……這簡直是神來之筆!”
白楊只是淡淡一笑:“在壓力之下,人總能爆發出一些意想不到的潛力。這份資料,我稱之為WS-10的‘升級版’。它將是我們第四代戰機的堅實心臟。”
“WS-10升級版!”張主任喃喃自語,他知道這意味著什麼。
這意味著他們將直接站在一個更高的高度,省去無數年的摸索和試錯。
接下來的幾天,白楊將系統獎勵的WS-10(升級版)發動機全套資料,以“個人突破”的形式,分批次、有策略地傳授給張主任及其團隊。
他將龐大的知識體系拆解成一個個可消化的模組,既保留了資料的完整性,又讓張主任等人能夠逐步理解和吸收。
張主任帶領的動力系統研發組,如同久旱逢甘霖的土地,瞬間煥發出驚人的活力。
他們廢寢忘食地投入到對新資料的學習和驗證中,許多之前看似無法逾越的障礙,如今在白楊提供的“升級版”方案指導下,變得清晰起來。
與此同時,整個研究所也迎來了一股前所未有的“人才回流潮”。
過去幾年,為了支援地方工業發展,不少研究所的技術骨幹被外派到各地的工廠、院校。
如今,隨著第四代戰機專案的啟動,以及國家對高精尖人才的重視,一道道調令從四九城發出,那些散落在全國各地的技術精英們,紛紛響應號召,馬不停蹄地趕回研究所。
他們中有經驗豐富的老工程師,也有嶄露頭角的中青年技術員,甚至還有一些剛剛畢業,卻在各自領域展現出過人天賦的青年才俊。
李工的隱身氣動佈局組,迎來了多位曾在風洞實驗室深耕多年的高階工程師,他們對氣流場分析和結構力學有著獨到的見解。
陳教授的飛控與航電系統組,吸納了一批在計算機程式設計和積體電路設計方面有著出色表現的專家,他們的加入,讓系統的智慧化程序大大加快。
劉工的材料與製造工藝組,更是如虎添翼,一批在高溫合金、複合材料領域有所建樹的學者,帶著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實驗資料,加入了進來。
白楊穿梭於各個小組之間,他的身影幾乎成了研究所最繁忙的風景線。
他親自主持技術交流會,解決跨領域的介面問題,更是憑藉著對“4S”標準的深刻理解和系統賦予的全面知識,常常能一針見血地指出問題癥結,提供關鍵性的指導。
他的每一次出現,都像是一劑強心針,讓原本焦頭爛額的專家們茅塞頓開,也讓那些新來的技術人員,對這位年輕的總設計師充滿了由衷的敬佩。
林慧則成了白楊最得力的助手,她不僅要處理堆積如山的行政事務,更要負責協調各個小組之間的溝通,確保資料的及時分發和反饋。
她的辦公桌上永遠堆滿了檔案,但她總能以最快的速度,最清晰的邏輯,將一切處理得井井有條。
整個研究所,就像一臺高速運轉的精密機器,每一個齒輪都在白楊的掌控下,朝著同一個目標,全力以赴。
時間在緊張而忙碌的工作中悄然流逝。
當窗外那棵老槐樹的枝丫上,最後一片枯葉也被冬風吹落時,空氣中已經隱約能嗅到一絲年味。
轉眼間,距離農曆新年只剩下不到半個月的時間了。
這天下午,林慧拿著一份厚厚的表格走進了白楊的辦公室。
她輕輕敲了敲門,得到允許後才推門而入。
“白所長,這是我們為春節期間留守研究所的同志們制定的生活保障計劃和值班表。”林慧將手中的檔案放在白楊的辦公桌上,語氣平穩而清晰,“按照您的要求,已經考慮到各個小組的工作強度和人員需求,並安排了輪班制度,確保關鍵崗位的正常運轉。”
白楊接過計劃表,仔細地翻閱起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