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首長,您好,我是白楊。
電話那頭,周部長的聲音依舊沉穩如山,但能聽出一絲不易察覺的疲憊:“是白楊同志啊,這麼晚了,有什麼要緊事嗎?”
“周首長,很抱歉這麼晚打擾您。我有一個想法,想向您彙報一下。”
“哦?你說。”周部長來了些興趣。白楊這個名字,如今在他這裡,幾乎等同於“驚喜”和“突破”的代名詞。
“我想成立一家公司。”白楊平靜地說道。
電話那頭沉默了片刻,似乎是在消化這個有些出人意料的提議。
在當下的環境裡,“公司”這個詞,還帶著幾分資本主義的色採,顯得有些敏感。
之前白楊就說過這個事情了。
更知道白楊這麼做的目的。
良久,周部長沉重的聲音才再次響起:“白楊同志,你知不知道,你這是在走鋼絲?”
“我知道。”白楊的回答簡單而堅定,“但為了讓我們的科研能走得更快、更穩,這根鋼絲,我必須走。”
電話那頭傳來一聲長長的嘆息,似乎包含著欣賞,也包含著擔憂。
“好吧,”周部長最終下定了決心,“既然你已經考慮得這麼清楚,我原則上同意。編制和政策方面,我來幫你協調。但是,你要記住一點,研究所的主業不能丟,國家的重點專案,一刻也不能放鬆!”
“是!請**放心!”白楊的聲音鏗鏘有力。
……
接下來的事情,便是為這個即將誕生的帝國,鍛造出第一件無堅不摧的“神兵利器”。
而這件神兵的圖紙,就靜靜地躺在他的腦海裡——那部浩如煙海的《全體系網路資訊儲存技術大全》。
這件事算是暫時告一段落,白楊也開始繼續整理系統給的網路資訊儲存技術大全。
與航空發動機、精密機床那些需要整個國家工業體系支撐的“重器”不同,資訊儲存技術,在它發展的初期階段,更多的是一種知識和工藝上的壁壘。
它的核心在於材料配方、物理結構設計、編碼演算法這些“軟體”層面上的東西。
而這些,恰恰是目前國內的工業環境,經過適當改造後,完全可以實現的。
所以,現在的第一要素,就是將這套龐大駁雜,超越時代幾十年的技術知識,完整地、系統地、可執行地整理出來。
他將自己關在了辦公室裡。
厚厚的窗簾隔絕了窗外的陽光與喧囂,只留下一盞檯燈,散發著明亮而集中的光芒。
辦公桌上,鋪滿了稿紙,旁邊整齊地碼放著一摞全新的筆記本。
白楊深吸一口氣,閉上眼睛,腦海中那龐大的資訊洪流再次浮現。
他就像一個最高效的處理器,開始對這些資料進行檢索、篩選、解碼、重組。
他的筆尖,在稿紙上飛速地移動著,發出“沙沙”的聲響,如同春蠶食葉,綿密而堅定。
一個個精密的分子式,代表著磁粉材料的革命性配方,被他清晰地寫下。
一張張複雜的結構圖,展示著磁頭、磁鼓的最佳化設計,在他的筆下逐漸成型。
一行行繁瑣的編碼公式,構建了資料讀寫糾錯的先進演算法,被他有條不紊地羅列出來。
這不是簡單的抄錄,而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
他必須將那些來自未來的、高度整合化的技術概念,拆解成這個時代能夠理解和實現的基礎原理與工藝步驟。
他需要用現在這個年代的語言,去闡述二十一世紀的科技。
這無疑是一項浩大的工程。
接下來的幾天,白楊幾乎進入了一種廢寢忘食的狀態。
他整個人都沉浸在了這個由0和1構成的二進位制世界裡,沉浸在那些微觀的磁疇翻轉和宏觀的資料洪流之中。
連他一直最掛心的航空發動機實驗室那邊的進度,都暫時放了下來。
每天,他只給自己留出下午三點到五點這兩個小時的時間。
這段時間,是他唯一的“休息”。
他會走出辦公室,活動一下僵硬的身體,然後開始處理研究所裡積壓的各種檔案,審閱其他技術人員提交上來的問題資料。
“所長,三號風洞的壓力感測器資料有些異常波動,我們排查了很久,找不到原因。”
“把原始資料和電路圖給我。”白楊接過檔案,目光如炬,只掃了幾眼,便指出了其中一個不起眼的電容元件,“問題出在這裡,這個型號的電容在持續高壓環境下,效能會衰減,導致訊號漂移。換成我們上次從東德進口的那批軍規級元件。”
“是!”技術員如獲至寶,茅塞頓開。
“白所長,關於渦輪葉片的新一批次鑄造成品,良品率還是上不去,卡在百分之七十,您看……”
“急功近利了。”白楊搖了搖頭,一針見血地指出,“我上次給你們的‘定向凝固’工藝流程,你們是不是為了趕進度,把冷卻時間縮短了十分鐘?”
負責該專案的工程師頓時面紅耳赤,低下了頭。
“回去告訴他們,慢就是快。我們的每一個葉片,未來都是要上天,要載人的,不能有萬分之一的僥倖心理。嚴格按照我給的引數執行,一片也不能差!”
“明白!我馬上就去傳達!”
短短兩個小時,他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中醫,手底下堆滿了各種疑難雜症的病歷,而他總能精準地望聞問切,一語道破病灶,開出最有效的藥方。
研究所的日常工作,在他的高效處理下,依舊有條不紊地向前推進。
而一到下午五點,處理完所有雜事,他便會立刻回到自己的世界,繼續那項龐大的知識整理工作。
林慧每天都會在固定的時間,將熱好的飯菜和新沏的濃茶輕輕放在他的辦公桌邊,再悄無聲息地帶走前一餐的餐具和已經涼透的茶水。
她看著白楊日漸消瘦的臉頰和眼中的紅血絲,心中滿是擔憂,卻又不敢過多打擾。
她能做的,就是為他提供最好的後勤保障,讓他能心無旁騖。
時間,就在這專注而緊張的節奏中,悄然流逝。
轉眼間,五天的時間過去了。
當最後一張關於“交叉磁場垂直記錄技術”的原理圖繪製完成,白楊終於停下了手中的筆。
他長長地吐出一口濁氣,靠在冰涼的椅背上,閉上眼睛,感到一陣深深的疲憊從骨髓裡湧了上來。
但這疲憊之中,又蘊含著一種巨大的滿足感和成就感。
他睜開眼,看向自己的勞動成果。
辦公桌上,整整齊齊地碼放著五大本厚厚的、用牛皮紙做封面的手稿。
每一本,都至少有兩百頁。
這裡面,囊括了從基礎的磁記錄材料學,到磁帶、軟盤、硬碟的完整製造工藝、核心演算法和裝置設計圖紙。
這不僅僅是一套技術資料。
這是一把鑰匙,一把足以開啟中國未來三十年資訊產業大門的鑰匙!
他拿起電話,聲音因為連續幾天缺少交流而顯得有些沙啞。
“林慧同志,進來一下。”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