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同伴們盡皆慘死,還有不少人已經投降了。
騎士團大勢已去……
正當波蘭立陶宛聯軍準備迎接自己輝煌的勝利時,幾十個方陣突然出現在了戰場的南方,並迅速向著戰場推進……
這些方陣士兵手持雙手長槍,身穿繡著白底黑鷹旗的罩袍盔甲,從遠處看去似乎與條頓騎士無異……
原本喜悅的聯軍頓時大駭!
難道對方還有後援?
只是已經沒時間給他們細想了,聯軍的指揮官與基層軍官們慌忙指揮著自己疲憊的軍隊向南轉向,迎接即將到來的新戰鬥。
原本陷入絕境殘存的條頓騎士們見狀立即突出了包圍圈,帶著少數倖存者向著戰場的另一方快速後退。
而波蘭立陶宛聯軍業已無暇顧及他們,全身心的對抗新出現的強大敵人。
戰場完全交給了寧華和圖馬指揮。
林遠亨利卡蓬三兄弟屹立在後方,冷冷的注視著戰場中發生的一切。
在他們身邊的古德溫則不停地連連嘆氣……
幾十個方陣緩緩向著聯軍推進。
在相隔二三十米,即將陷入近戰時卻突然停下。
隨即,萬千火槍與弩箭齊發,只一輪近距離的集火射擊便讓聯軍龐大的陣線搖搖欲墜!
無數前排計程車兵倒下……
長槍兵中竟然夾雜著弩手和火槍手!
這是聯軍指揮官聞所未聞的!
本已疲憊的聯軍在第一輪齊射過後便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
一瞬間失去了數百名士兵,這種殺傷力超出了封建軍隊承受的極限……
然而,大方陣並沒給對面做出反應的時間,齊射過後,伴隨著指揮官的喝令,大方陣集體架起長矛,向著聯軍發動了排山倒海的衝鋒!
一輪齊射加一輪衝鋒,波蘭立陶宛聯軍被立刻打垮……
無數士兵向著後方奔逃……
聯軍中的立陶宛騎兵以及韃靼騎兵們,試圖繞向後方包圍方陣。
他們繞了一圈才發現,大方陣並不存在背面。
無奈,他們只能被迫用弓箭騎射在方針的縫隙中進行騷擾……
可惜,騎弓難以對方陣士兵產生威脅,他們既無法穿透士兵們的盔甲,還在飛行途中被長矛大量打落……
反倒是大方陣重弩與火槍的反擊,打的韃靼騎兵們人仰馬翻。
這些由立陶宛人和韃靼人組成的輕騎兵,再次犯了前人犯過的錯誤……
他們自以為聰明的鑽入了方陣只見彼此的縫隙。
被遠端火力射的懷疑人生的輕騎兵們,沒能再找到逃跑的路線……
隨著方陣之間縫隙的閉合,面對數個方向長矛手進攻的騎兵們永遠的迴歸了寧靜。
聯軍士兵開始大範圍的逃跑崩潰。
來自波蘭的重灌騎士們護衛者王旗,仍然活躍在戰場上,試圖指揮重整自己計程車兵。
憑藉騎兵的機動優勢,他們自以為步行的方陣對他們無可奈何。
誰知,由圖馬親自率領的俠義騎士們從戰場的側後方突然殺出,直衝波蘭騎士護衛者的王旗。
數百名俠義騎士和侍從們組成的鋼鐵洪流橫掃了潰逃的聯軍,一個照面便淹沒了波蘭的騎士們!
戰局接近尾聲,成規模的抵抗已經不存在了。
騎士們開始自由追擊潰兵,方陣士兵們則一邊清點俘虜,一邊打掃戰場。
格林瓦爾德戰役結束了。
以雙方統帥共同陣亡的方式。
交戰雙方計程車兵加在一起接近七萬人,算上後勤輔助以及隨營人員則突破了十萬。
此刻,粗略估計,戰場上躺著三四萬人的屍體。
被俘被拯救的則有一萬多人,其餘要麼失蹤要麼逃散。
林遠帶著兩個軍團接管了全部戰利品以及雙方的營地。
沒多久,皮爾格林便帶著近萬奧地利貴族的部隊來到了戰場,幫助軍團一同打掃戰場,控制俘虜。
林遠以戰場最高指揮官的名義,將數千條頓騎士的殘兵收歸麾下。
又安排皮爾格林把數千敵軍俘虜看管好,才安心的帶著軍團回到了營地休整。
由於林遠的部隊執行的是戰利品統一論功分配的原則。
因此,軍團士兵和俠義騎士們在作戰時,並不會因為貪戀戰利品而影響行動。
此刻,即便是戰爭結束了,也可以完全放心吧打掃戰場的工作交給輔助部隊。
軍團們安心調整狀態,以備不時之需。
雖然名義上,林遠承諾帶兩個軍團支援條頓騎士團。
但實際上皮爾格林帶著的貴族部隊,就跟在林遠身後不遠。
之所以不參加戰鬥,純粹是因為沒有必要……
雖然不是直屬部隊,送他們去跟波蘭立陶宛聯軍拼命,林遠還是挺不捨的……
再加上,都是封建軍隊,打起來也不可控,搞不好損失會很大。
再說林遠帶他們來也不是為了讓他們打仗的……
忙碌了整整一天之後,戰場終於被打掃完畢,對面的營地也被搬空了。
至此,林遠才心滿意足的帶著雙方統帥的遺體,領著大軍大搖大擺的回到了條頓騎士團的核心腹地,哥尼斯堡。
林遠無心攻伐波蘭和立陶宛的土地。
在於波蘭貴族交涉之後,波蘭方面承認戰敗,並願意提出割讓土地達成停火,並換回國王的遺體。
林遠爽快的答應了對方!
現在,對於林遠來說,最重要的不是波蘭,而是條頓騎士團!
經此一役,條頓騎士團已經虛弱不已且群龍無首。
在戰場上倖存的條頓騎士也都欠了林遠一條命,並早已被林遠控制……
統帥兩萬大軍的林遠成為了騎士團境內最強的勢力!
以盟軍的名義,林遠自己收下的貴族帶著軍隊進駐了騎士團各個關鍵據點!
不到半個月的時間,林遠便已經成功控制了條頓騎士團。
在哥尼斯堡,林遠為故去的大團長舉行了隆重的基督徒葬禮。
隨後在人們和軍團士兵排山倒海的歡呼聲中。
剛剛主持完葬禮的古德溫走上前臺,被林遠推舉為新的騎士團大團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