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實在是有些強人所難……
現在形式已經變了,金帳汗周圍沒有軟柿子了。
連之前任由自己欺負搶劫的俄羅斯人與立陶宛人現在也逐漸支稜起來了。
當年脫脫迷失還能在東邊攻陷伊爾汗的首都,完成劫掠的同時送伊爾汗國入土。
現在,伊爾汗的地盤大都已經是帖木兒帝國的領地了……
搞不好,很快金帳汗自己就要成為為數不多的軟柿子了……
所以,面對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忽格魯特汗顯然非常興奮!
既風險可控,也不會得罪周邊大國,還能達成自己一舉兩得的目的!
我忽格魯特汗果然是天命所歸!
因此,以解圍城市的名義,實則進攻克裡米亞這件事情,簡直再划算不過了。
若非為了趕時間,忽格魯特汗甚至想召開忽裡勒臺,把這次出征大張旗鼓的辦了。
只是考慮到被圍困的佔科依隨時有陷落的可能,因此忽格魯特汗迅速集結了各個部族的軍隊,隨自己一同向著克里米亞半島進發。
草原帝國軍隊的出征,對於普通民眾和戰士們來說熱鬧的如同節日一般。
為了解決的沿途的食物和補給問題,長距離遠征時,大軍會趕著自己的牛羊和牧群一同行動。
大量的隨營人員夾雜著商人們牧民們一齊浩浩蕩蕩的出征。
金帳汗國的首都原本是拔都薩萊,位於伏爾加河的下游,靠近裡海的位置,南邊距離高加索很近。
而當初帖木兒入侵時便是經高加索向北一路沿著伏爾加河逆流而上,攻佔了金帳汗的首都別爾哥薩萊。
但隨著拔都的兄弟別爾哥掌權之後,便將首都向著伏爾加河的上游遷移,將別爾哥薩萊選為了新的首都。
而別爾哥薩萊正是現在的伏爾加格勒。
兩個城市起初都是由部族營帳組成的據點,後來隨著商業的發展,逐漸變成了城市。
而忽格魯特汗便是從自己的首都別爾哥薩萊集結完成了軍隊,一路向著西南的克里米亞進發。
與忽格魯特一方緊張激動的進軍不同,林遠這邊卻顯得十分悠閒。
軍團慢慢悠悠的圍困著城市,也不進攻,也不讓裡面的人出來……
林遠和同伴們一邊欣賞克里米亞半島的風光,一邊花費大量的時間與熱那亞的當地統治者溝通相處。
對於林遠的到來,當地的熱那亞人顯得十分開心。
一方面經過了這麼多年與第二軍團的共處,林遠的名聲早已經傳到了熱那亞。
即便是熱那亞的普通公民,也知道自己的一支老兵隊伍在奧地利找到了新的榮光。
甚至有許多熱那亞的青年慕名前往維也納,投效進入林遠的軍團。
頗有一種當年北歐人前往君士坦丁堡,加入瓦良格衛隊,為東羅馬皇帝效力的樣子。
因此,即便遠在克里米亞,林遠的名字對於當地人來說也並不陌生。
另一方面,到了十五世紀,熱那亞在黑海的殖民地已經相當困難。
有一種被敵人包圍的感覺。
特別是伴隨著本土與威尼斯戰爭的失敗,熱那亞的海洋帝國愈發脆弱。
南方愛琴海的要塞與貿易據點,乃至東地中海已經完全被威尼斯人佔據。
熱那亞人只能守著幾處僅存的據點殖民地勉強支撐。
悲哀的前景任誰都能看得出來。
因此率大軍前來的林遠,可謂是罕見的強力盟友,像是一條絕境中的曙光。
毫無疑問,當地的熱那亞人立刻緊緊的抓住了自己這個救命稻草,絲毫不敢把他放跑。
因此對於林遠和埃託雷提出的商業提議,熱那亞人滿口答應,甚至給出的條件比林遠提出的要求還要慷慨……
畢竟比起來自己即將失去殖民地的一切,還有什麼好吝嗇的呢?
熱那亞人實在太慷慨了,以至於林遠都有些不好意思了,特地在商業規劃中要求埃託雷給予些許適當的讓利。
務必要保持公允。
這倒不是林遠聖母心氾濫。
而是因為再大的恩惠也不足以讓人記一輩子,恩將仇報反目成仇的例子比比皆是。
交易必須公允才能來得長久。
這麼一搞,林遠的名聲在當地的熱那亞人和拜占庭人當眾幾乎成了聖人……
在人們眼中看來,這位從天而降的英雄不但要解救自己,還願意拿錢分給大家……
是的,帶著大夥一塊做生意賺錢,確實和分錢沒什麼兩樣。
就這樣,在熱那亞人和狄奧多羅的人們洋溢在喜悅之中的同時,忽格魯特汗的大軍也正在逐漸逼近克里米亞半島。
即便時間倉促,忽格魯特汗還是帶來了數萬遊牧大軍!
人未到聲威先至,忽格魯特的軍隊對外號稱五萬大軍,一路殺氣特特的要來取林遠和一眾叛徒的性命。
至於是不是五萬人,對林遠來說其實不重要……
畢竟幾個同伴們商量過後,感覺對方是把隨軍的牧民商人牛羊一起算上了……
按照林遠的估計和與本地人的交涉,如此急切的出征,忽格魯特汗帶的軍隊至多不可能超過三萬。
當年金帳汗與帖木兒大戰,忽格魯特與脫脫迷失大戰這種性命攸關的決戰,一共才多少人?
現在,忽格魯特倉促出兵,怎麼也不可能比當初動員的人數還多!
不過即便真來了五萬人,也無所謂,林遠早已經做好了應對的準備。
更何況,林遠的大方陣完克遊牧軍隊的戰法。
林遠既然已經擺好了舞臺等他們過來,自然已經想好了萬全之策。
現在一個巨大的驚喜正靜靜地等著忽格魯特汗打大軍……
終於,又過了半個月,忽格魯特汗一望無際的遊牧軍隊終於抵達了佔科依城附近。
不得不說,這支龐大的遊牧軍隊與林遠和軍團士兵們以往交戰的任何一支軍隊都不同。
黑壓壓的戰馬與旗幟在佔科依城下展開,乍一看還是非常唬人的。
雙方也沒廢話,甚至連站前的交涉都免了,立刻開始擺出陣勢準備交戰。
一場決定克里米亞乃至欽察草原命運的戰役就此打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