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子不在乎。”
“多謝施主佈施。”
吃到半程,朱棣想起一件事,“對了,你認識南郭先生嗎?”
道衍和尚尷尬的點頭:“施主見諒,小僧雖然讀書不多,但卻真心幫忙解惑,並非故意濫竽充數騙飯吃的。”
朱棣不耐煩道:“我沒說你騙人。你如果認識南郭先生,不如跟我講講這個人,我也是才聽人說過,不明其意。”
額……這個……
道衍和尚心說,這位公子看起來不是傻子呀,怎麼會問出這麼無知的問題?
“施主認真的?”
“自然!”朱棣邊喝邊聽。
道衍和尚好奇問道:“您莫非是被人耍了?南郭先生出自《韓非子》一書: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悅之,廩食以數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朱棣紅著臉撓頭道:“你仔細說說是什麼意思,用白話。”
道衍和尚心說不會吧,這麼衣冠楚楚的公子,沒讀過書嗎?這都聽不懂?
於是他尷尬的給翻譯一遍:“此處說的是濫竽充數一詞。齊宣王喜歡聽人吹竽,每次都令三百人合奏,南郭先生入宮請命給王吹竽,齊宣王心下喜歡,給他百戶待遇。後來齊宣王死,齊湣王繼位,湣王喜歡聽人一一獨奏,南郭先生遂逃出宮去。”
朱棣恍然大悟,“我明白了,這個南郭先生本不會吹竽,他是混在裡面充數的騙子?”
“不錯,後來人們就用濫竽充數一詞,諷刺南郭先生這類人。”道衍點頭說道。
等等……這麼說,那個魂淡他是罵我呢?
朱棣氣得滿臉通紅。
可仔細想想,又尷尬的要死,自己確實不懂裝懂,明明沒讀過書,卻硬裝作那些史書都看過。
“哼,罷了,你繼續吃吧,我走了。”
“施主,何故生氣?”
“我去找一些讀過史書的人給我解惑。小和尚,以後認真做學問,沒本事別學人出來解惑。”朱棣飄然而去。
道衍和尚尷尬的點了點頭,看來自己需要多讀史書了,公子是諷刺我濫竽充數呢。
可朱棣卻心想,太丟臉了今天,以後別再遇見這個小和尚了,自己最丟臉的一幕全被他看到了。
要說大明哪裡的學問最好?當然是翰林院!這裡是專門修學問的地方。
翰林院相當於大明的幹部學院。首席稱為翰林學士(正五品),下設從五品的侍讀學士兩名、侍講學士兩名,再往下有正六品侍讀、侍講各兩名。
科舉狀元會被授予從六品的翰林院修撰之職,榜眼、探花會被授予正七品的翰林院編修一職。
地方若有空缺,會從這裡遴選官員外放就職。若沒有空缺就留在翰林院做學問。
朱棣很少來翰林院,或者說他以往最討厭這裡,今日卻破天荒的自己走了進來,四下張望,但又猶豫著不知找誰。
“您是?四皇子殿下?不知殿下所來何事?”一名從五品的侍讀學士認出了朱棣。
“咳咳,本王喝醉了,走錯了地方……”朱棣紅著臉要走。
“殿下小心,下官扶您。”聞到對方一身酒氣,這位侍讀學士不疑有他,連忙上來攙扶。他是聽說過四皇子的,據說從軍去了,當然不喜歡翰林院,肯定是走錯了。
送朱棣回去的路上,朱棣試探著問道:“翰林院裡,可有人懂史書?”
史書?
這位侍讀啞然失笑,“殿下說笑了,史書在翰林院是大家常讀的,幾乎人人都懂。”
“人人都懂?那你呢?”
“咳咳……下官不敢妄言,但如果殿下有什麼疑問,下官斗膽,可以嘗試作答一二。”
朱棣的酒醒一半,“好,那你跟本王講講隋煬帝三徵高句麗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