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看著看著,他漸漸發現,這本指南對傳奇世界的職業和技能理解存在著不少偏差。
仔細研讀後他發現,這本書的一些建議完全是參照傳世的遊戲技能樹編寫的。
在真實的傳奇世界中,雖然遊戲設定了戰法道三類職業,但每個職業都衍生出了眾多風格各異的流派,還據此形成了各式各樣的宗門和幫派。
畢竟每個人的天賦千差萬別,擅長的領域自然也大不相同,只有極少數天賦絕倫、萬中無一的頂尖天才,才有能力精通多個流派。
就拿法師職業來說,法師們所擅長的技能一般按照元素屬性劃分。
大多數法師,終其一生也只會精通火、雷、冰這幾種常見元素中的一種,當然,在傳奇世界中,還有一些極為罕見的元素,比如神秘莫測的空間元素等,但能掌控這類元素的法師少之又少。
以火系法師為例,他們往往不會去鑽研雷電術,而是在學會小火球后,便專注於火炎刀、爆裂火焰這類同屬火系的法術。
更不用說,火系的頂級技能,如滅天火和流星火雨,威力絲毫不遜色於雷系的狂龍紫電,皆是令人聞風喪膽的神技。
憑藉著這些強大的火系技能,火系法師們在戰鬥中往往能爆發出驚人的力量,他們也因此自稱為熾法流派。
而雷系的法師,則會將全部精力集中在雷系的法術上,如雷電術、疾光電影、五雷轟、地獄雷光等。
雷系法術的特點就是爆發強、速度迅猛,一道道雷電如怒龍般從天而降,瞬間就能對敵人造成巨大的傷害。
所以,雷系法師們都自稱是狂雷流派,他們在戰場上總是勇往直前,憑藉著強大的雷電之力,讓敵人聞風喪膽。
同樣,擅長冰系的法師,也會聚焦於研究冰箭術、冰龍破、冰咆哮等技能。
冰系法術的特性便是凍結和遲緩,能夠讓敵人的行動變得遲緩,為自己創造更多的戰鬥優勢,因此,冰系法師會自稱是冰心流。
當然,法師們也會有一些通用技能,如誘惑之光、魔法盾、抗拒火環等,這些技能實用性極高,各個流派的法師為了提升自己的生存和戰鬥能力,也都會學習一些。
誘惑之光可以馴服怪物為自己所用,魔法盾能為法師提供一層強大的護盾,抗拒火環則能在關鍵時刻推開近身的敵人,保護自己的安全。
道士職業同樣如此,內部也有明確的不同流派。
有些道士專精符咒之術,憑藉一張符紙便可克敵制勝;有些擅長御靈之法,能驅使靈寵協助戰鬥;還有些則在治療方面獨具造詣,是團隊中的“生命守護者”,絕不能一概而論。
同樣,在傳奇世界中,並不存在某技能是另一個技能的前置這樣絕對的說法。
若是修煉者天資足夠聰慧,直接學習強大的技能理論上也並非不可以。
但這其中存在著一個關鍵問題,那就是自身的法力值是否足夠支撐。
如果法力值不足,強行學習高階技能,嚴重的話會導致經脈崩壞,對修煉者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
所以在一到四階,修煉者通常都是循序漸進,逐步學習高深武學技能。
到了五階,理論上所有技能都可以學習,但修煉者還是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謹慎選擇,畢竟修煉之路容不得半點馬虎。
從這些內容不難看出,藍星的高層目前對傳世技能的理解存在嚴重誤區。
造成這種誤解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傳世遊戲為了便於玩家理解和操作,進行了數值化處理。
但在真正的傳奇世界中,技能的學習遠沒有那麼簡單。
除了每個人的資質不同,會影響技能的學習難度外,技能傳授也有著諸多限制。
在那個世界,技能傳承主要有兩種方式。
一種是拜師學藝,師傅透過手把手的教導,將技能的精髓傳授給徒弟;另一種則是透過收集各類秘籍來學習。
這些秘籍可不簡單,每一本都注入了傳承者的精神力。
一般情況下,全新的秘籍能夠供大約十次的神識探入學習次數。
而從遺蹟中找到的秘籍,由於歷經歲月侵蝕,所剩的精神力通常僅能支援一到兩次的學習機會。
因此,宗門中往往會優先讓天賦高的弟子學習這些珍貴秘籍,學成之後再由他們傳授給其他同門。
製作這樣的傳承秘籍,並非易事,不僅需要對技能有深刻且透徹的理解,達到精通的程度,還需要傳承者付出大量的精神力。
每製作一本秘籍,傳承者往往會元氣大傷,需要耗費數月時間才能恢復。
也正因如此,很少有人會義務去製作傳承秘籍。
通常只有那些即將走到生命盡頭,或是身受重傷、自知時日無多的前輩,才會在臨終前留下傳承秘籍,為宗門和後輩貢獻自己最後的力量,留下秘籍,以免傳承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