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室內,監護儀的警報聲仍在尖銳鳴響,
但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已被羅峰那雙彷彿被施了魔法的手牢牢攫住。
王申君站在手術檯旁,佈滿皺紋的手懸在半空,指尖微微顫抖。
他親眼看著羅峰僅用15分鐘就完成了那例複雜的橈骨遠端粉碎性骨折復位——
這個他25年前創下30分鐘紀錄的術式,竟被一個年輕人以近乎羞辱的速度重新整理。
“這不可能......“
王申君的聲音嘶啞得像是砂紙摩擦。
他下意識摸向自己白大褂內袋裡的懷錶,
那是他當年破紀錄時醫院頒發的紀念品。
“我用了三十年才......“
手術燈刺眼的白光下,羅峰正用石膏繃帶固定傷者手臂。
他的動作行雲流水,每個細節都精準得如同機器程式設計,卻又帶著醫生特有的細膩——
在包紮最後一道繃帶時,他特意將邊緣折成圓角,避免摩擦患者面板。
“患者尺神經壓迫已解除。“
羅峰抬頭看向監護儀,生命體徵曲線平穩上升,
“術後注意觀察末梢血運。“
手術室內的空氣彷彿凝固。
器械護士王小貝手中的托盤微微傾斜,消毒棉球滾落在地,發出輕微的“啪嗒“聲。
這個聲音像是打破了某種魔咒,
麻醉科主任韓軍突然摘下眼鏡,用力揉了揉眼睛。
“15分23秒。“
韓軍看向牆上的計時器,聲音發緊,
“比王主任當年的紀錄快了將近一倍......“
走廊外,實時轉播的大螢幕前已經聚集了上百人。
當計時器定格的那一刻,不知是誰先拍了下手,緊接著掌聲如潮水般席捲整個急診大廳。
有人開始跺腳,有人吹起口哨,幾個年輕護士甚至紅了眼眶。
“牛逼!“
一個穿著礦工服的壯漢振臂高呼,他手腕上還打著羅峰半小時前處理的夾板,
“這才叫醫生!“
轉播鏡頭掃過評委席——王申君的學生、
現任骨科副主任張建軍正艱難地吞嚥著唾沫,手中的評分表被攥得皺皺巴巴。
二十五年前,他親眼見證老師創造那個傳奇紀錄時,
曾以為那將是骨科領域永遠無法逾越的高峰。
“骨折復位初級?“
張建軍喃喃自語,突然狠狠將評分表拍在桌上,
“這特麼叫初級?!“
評委席最右側,高富貴的金絲眼鏡反射著冷光。
他盯著螢幕上羅峰的特寫鏡頭,看到年輕人額角滲出細密的汗珠,卻在轉身時悄悄用袖口擦去—
這個細節被高畫質攝像機捕捉,在直播畫面中格外清晰。
“裝模作樣......“
高富貴從牙縫裡擠出幾個字,卻見直播彈幕突然爆發:
“看到沒!羅醫生擦汗都背對患者!”
“細節見人品啊!某些專家學著點!”
“@國家衛健委這種醫生不該評優?“
手術室內,羅峰正在脫手套。乳膠手套剝離時發出輕微的“啪“聲,露出他修長的手指——
指腹上有幾道新鮮的勒痕,是剛才復位時被骨折端刮傷的。
“羅醫生!“
王小貝驚呼,急忙遞來碘伏棉籤。
羅峰搖搖頭,轉身對巡迴護士說:
“準備下一臺,3床是開放性脛腓骨骨折,需要立即清創。“
他的聲音平靜得彷彿剛才只是完成了一次常規換藥,
而不是打破了一個延續四分之一個世紀的紀錄。
但當他經過王申君身邊時,老人突然伸手攔住他。
“你跟誰學的?“
王申君的聲音沙啞得可怕,
“南方醫科大的李教授?還是軍醫大的李教授?“
羅峰停下腳步。
無影燈在他輪廓分明的側臉上投下深淺不一的陰影,讓人看不清表情。
“《實用骨科學》第3版,第217頁。“
他輕聲說,“您寫的。“
王申君如遭雷擊般後退半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