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豪:開局十億零花錢

第119章 神國施工,凡人工蟻

“創世紀一號工程”基地,已經不再是單純的實驗室。

它變成了一座巨大的、正在高速運轉的、充滿了秩序與狂熱的蜂巢。

那份由人工智慧“太一”推演出的、名為“神之藍圖”的宏偉構想,如同至高無上的蜂后敕令,在下達到基地每一個角落的瞬間,便徹底顛覆了此地原有的科研節律。

探索與未知的迷霧,已經散盡。

取而代之的,是一條條清晰、明確、被分解到極致的工程路徑。

那曾經統一指揮、協同作戰的三大軍團,被毫不留情地打散、重組,化作了十二支規模更小、目標更專一、行動更敏捷的“模組化攻關小組”。

他們不再是仰望星空、試圖描繪整個宇宙的哲學家。

他們,變成了腳踏實地、專注於眼前方寸之間的工匠。變成了那構建神國蜂巢的、最勤勞、也最沉默的——凡人工蟻。

每個小組,只負責一個目標——在最短的時間內,將“神之藍圖”上,那數千個微型模組中的一個,從圖紙,變為現實。

……

原“普羅米修斯”軍團,現“豐饒之角”一號攻關小組。

錢衛民,這位曾經的材料學宗師,此刻卻像一個初入生物實驗室的實習生,正一臉緊張地盯著面前那座閃爍著幽藍色光芒的生物反應器。

“不行!第七號反應器的菌落活性,正在以每小時0.3%的速度下降!立刻提升三號營養液的葡萄糖濃度!快!”

他的身邊,不再是熟悉他化學理論的頂尖化學家,而是一群由國家基因工程泰斗吳承恩院士親自帶領的、最頂尖的生物學家。

“神之藍圖”為他們指明的道路,是放棄傳統的、低效且高汙染的化學合成法,轉而利用基因編輯技術,去“馴養”一種特殊的噬菌體,讓它們在生物反應器中,自我增殖,去“生產”那種作為晶片“墨水”的“碳籠共生體”。

理論,完美無瑕。

但現實,卻給了他們最沉重的一擊。

“吳院士,”錢衛民擦了擦額頭的冷汗,聲音中充滿了挫敗,“我們的第十七代噬菌體,還是太脆弱了。它們對環境的要求太苛刻,任何一絲溫度的波動、酸鹼度的變化,都會導致它們大規模死亡。我們……我們養不活它們。”

實驗室的氛圍,凝重如鐵。他們就像一群拿到了神之種子的農夫,卻發現自己耕種的,是一片他們從未了解過的、無比貧瘠的土地。

“誰說,一定要用唯一的、最完美的種子?”

吳承恩院士,這位年近古稀的基因泰斗,看著那一張張寫滿沮喪的年輕面孔,眼中卻閃爍著智慧的光芒。

“‘神之藍圖’的核心,是分散式,是高容錯。我們為什麼一定要追求培育出一種全能的‘超級細菌’?”

他走到控制檯前,調出了“太一”的資料庫。

“立刻調整方案!放棄‘精英路線’,轉向‘蟻群戰術’!將第十七代噬菌體的基因,進行超過一千種不同的、微小的突變!有的,讓它耐高溫;有的,讓它耐酸;有的,讓它在低養分環境下也能繁殖!”

“我們不再建造一個巨大的溫室,去呵護一株嬌貴的花朵。我們要做的,是培育出一千種不同的、能適應各種惡劣環境的野草!然後,將它們混合在一起,在同一個反應器裡,自由競爭,自然選擇!”

“最終,活下來的那個群落,就是我們的答案!”

……

原“赫淮斯托斯”軍團,現“工匠之手”三號攻關小組。

他們面對的,是同樣殘酷的現實。

那座被他們寄予厚望的、從老舊國企手中收購的28奈米晶圓廠,像一頭年邁多病、卻又脾氣古怪的巨獸,不斷地給他們製造著麻煩。

“報告組長!三號光刻機的套刻精度,再次出現漂移!我們廢掉了整整三十片晶圓,依舊無法穩定地蝕刻出設計圖上的奈米透鏡陣列!”

孫景輝,這位脾氣火爆的機械之神,看著檢測報告上那高達80%的廢品率,氣得差點把手中的平板電腦給捏碎。

“神之藍圖”的構想,是用舊世界的矛,去鍛造新世界的劍。用成熟的28奈米工藝,去製造那塊作為“原子列印頭”的“工匠之手”MEMS晶片。

但他們忽略了一點——舊世界的矛,早已鏽跡斑斑。

“這……這根本不可能完成。”一位年輕的工程師,看著那堆積如山的廢品,聲音裡充滿了絕望,“我們不可能用一臺拖拉機,去造出一臺法拉利的發動機。”

“誰說,我們要造一臺完美的發動機?”

孫景輝的怒火,在到達頂點的瞬間,卻突然熄滅了。他想起了那次“神之合奏”中,“梵天之夢”系統面對硬體故障時,那充滿了智慧的“自我修復”能力。

一瞬間,他醍醐灌頂。

“我明白了……我們從一開始就錯了!”

孫景輝猛地衝到設計臺前,將那份完美得如同藝術品的“工匠之手”設計圖,毫不留情地撕成了兩半。

“我們為什麼,一定要追求一塊完美的、所有列印節點都100%正常的‘工匠之手’?”他對著他那群目瞪口呆的下屬們,大聲吼道,“‘梵天之夢’系統的靈魂,是容錯!是適應!”

“立刻修改設計方案!在每一塊‘工匠之手’晶片上,都額外預留出30%的冗餘列印節點!同時,在出廠前,為每一塊晶片,都植入一個獨特的‘體檢報告’——告訴‘梵天之夢’系統,它拿到手的,是一個什麼樣的兵,他哪裡受過傷,哪裡是強項!”

“我們不追求每一個士兵都是完美的特種兵王!我們要的,是一支哪怕傷兵滿營,也依舊能打勝仗的、百戰不死的不屈之師!”

……

當材料和裝置兩大戰場,都在各自的“悟道”中,找到了全新的、充滿了辯證法智慧的解決路徑時。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