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個陰陽劍道,小師弟,你已經是一代宗師了,而且不但為我道家在經義上有了一家之言,武道上也有了道家功法,實令貧道佩服羨慕啊!”天門道長讚歎道。
“道兄,在下如此區區成就也是在泰山派歷代先輩的道家筆記中參悟一二,俗話說路漫漫求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修道之路無處不在,又無處不是開始,先賢有云朝聞道、夕可死矣!今日才悟得道中三味!”寧自在一臉正色的淡然道。
“無量天尊,果然不愧是我泰山小真人,此言如黃鐘大呂,令貧道心思深醒。”太南門道長稽首一禮。
“道兄,在下在泰山打擾多日,又多蒙無私將泰山道家典籍煩得天松道兄帶上峰來,今日在下無以回報,僅僅以這短短千言的道家感悟心得相贈,另外還有這陰陽劍道一併留在泰山,望道兄不要嫌棄。”寧自在鄭重道。
天門道長和天松道長一聽,連忙稽首一禮:“無量天尊,小師弟此舉實為我泰山派增加底蘊,貧道不敢受如此重禮啊!”
“道兄、言重了,這感悟心得和陰陽劍道本是出自泰山,自應當歸於泰山!”寧自在連忙把二人扶起來。
天門道長和天松道長二人相識一眼後,又是向寧自在施禮:“泰山派必有回報於小師弟厚增!”
寧自在又找來紙筆,把陰陽劍道之奧義一一詳細記錄,和道家感悟心得一併讓天門道長帶走了。
泰山的道教始於東漢末年時,張陵創五斗米道。奉老子為教祖,尊為太上老君,《老子五千文》為主要經典。其間,張陵弟子崔文子上山採藥煉成“黃赤散九”,於瘟疫流行時救人萬計。從此,道教在泰山開始傳播。道教視泰山為神仙所居之洞府和道士理想的修行地,稱其為三十六洞天之第二洞天。道教認為泰山神和泰山奶奶是泰山最重要的神,以碧霞祠為代表的道教觀院,仍然是泰山宗教的主流,泰山道教在宋代又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宋真宗封泰山時,晉封泰山神為“天齊仁聖大帝”,封主管東方和泰山的天神青帝為“廣生帝君”,封泰山老母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接著拓建岱廟,建立碧霞祠,大興土木,宮觀林立。
翌日,泰山派玉皇頂,碧霞宮中,天門道長坐在上首,天松道長和一眾泰山長老級別的道士在看著桌子上的寧自在的陰陽劍道之奧義和道家感悟心得
道法自然,去甚、去奢、去泰、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為而不爭!方而不割、直而不肆、光而不耀、廉而不剮。
清淨為天下正,清淨之道,為自然之道!處無為之事,行無言之道!虛其心,拂其意,正言若反,吐故納新,熊經鳥申,陽復動,陰極靜,交替互易
…………
這套陰陽劍道含有道家太極、兩儀、四象、八卦之秘,而且又有陰陽之變化為其根本,當真為道家無上秘術,堪比武當派的太極劍法。
重人議論紛紛,都問道是何人所做?
天門道長一擺手示意安靜,而後說道:“諸位,這陰陽劍道和這篇感悟心得皆是接仙亭那位小真人所做!”
眾人一聽恍然大悟,又覺得理所當然,都與寧自在談經論道過,深知其對道家典籍又獨到領悟,沒有想到有如此成就!
“如今小真人已經將這陰陽劍道和這篇感悟心得贈與我泰山派,從此我泰山派增添兩大鎮山之寶!只是不知如何回報於小真人!”天門道長說道。
天松道長想了一下站了出來說道:“雖然小師弟不是我道門出身,但今日已是我道門修得高真之人,已經是我道門之人,這陰陽劍道和這篇感悟心得無不彰顯小師弟的精深道法玄功!開宗立派講經說法自不在話下,貧道提議列小師弟為我道門泰山派之紫衣真人法位!”
眾人一聽議論之後,紫衣真人法位,作為天師和高階法師的裝束法位,這種顏色的法衣象徵著道門智慧和尊嚴,而今對寧自在的道學成就,自當均是同意。
只是有人提問道:“剛才聽得天松師弟說的小真人不是道門出身,難道另有門派,今日另歸我泰山道家,不知是否方便?”
天門道長這是也站來起來說道:“實不相瞞,這小真人正是名滿江湖的接天峰主劍仙寧自在!隨隨出在華山甯中則門下,但已決於寧氏門牆,而且不論人品、武功,均是江湖一流,而且又被魔教的東方不敗發出詔令見劍仙等同於見東方不敗,而且五嶽盟主左冷禪也同樣發出佈告見劍仙如見盟主!可見其不凡之處!”
“今日天將劍仙歸我道門,我泰山應以紫衣真人法位授予,實乃天心所在!”
“無量天尊,我等謹遵掌門之意,願尊寧劍仙為紫衣真人法位!”眾人稽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