甯中則正在訓斥寧自在,忽然從院外傳來有人接話,華山眾人抬頭一看,竟是恆山派定閒師太帶著儀琳過來了,還有另一位師太,看年齡應該是恆山三定師太其中的一位,寧自在暗自猜想。
“原來是恆山定閒、定逸兩位師姐,小妹正在教導劣徒,見笑了,”,甯中則上前行禮回話,嶽不群也跟著拱手示意。然後招呼一眾華山弟子:“還不見過恆山派的兩位師伯。”
令狐沖、勞德諾、嶽靈珊、寧自在聞言趕緊上前行禮
“見過兩位師伯,弟子有禮了。”
定閒師太虛扶一下:“不必多禮,
定閒師太又吩咐儀琳:“儀琳也來拜見嶽先生和寧師叔,和華山派諸位師兄、師姐認識一下。”
儀琳恭敬上前,手持佛禮:“晚輩儀琳,見過嶽先生、寧師叔”。
嶽不群含笑示意免禮,甯中則也是上前扶住儀琳說道不必多禮。
別看是晚輩行禮的小細節,可讓雙方皆大歡喜的就有大學問了,看嶽大掌門的笑意就知道了。
甯中則讓華山弟子稱定閒、定逸為師伯,這是為了避免自家丈夫的尷尬,嶽不群畢竟是華山派掌門,如果嶽不群主動俯首做小,傳出去對華山派名聲不利,甯中則讓弟子稱呼師伯,那就不一樣了,顯得嶽掌門有心胸格局,妻子嫻淑知禮。
定閒師太的處理也同樣有水平,讓儀琳稱嶽不群為嶽先生,不稱呼師伯或師叔,這也避免了兩派孰大孰小的較量尷尬,而且嶽不群素有君子劍的稱呼,又以儒雅海量的人設,稱為嶽先生,更加襯托其身份地位。
稱呼甯中則為寧女俠為寧師叔,畢竟來那個為師太的年齡在這放著,而且作為恆山掌門也是有一定的江湖地位原因,對華山眾弟子稱呼為師兄、師姐,這也讓甯中則扳回一局,最後華山和恆山兩派和睦親如一家,都是平等的。
所以,江湖嘛,不是打打殺殺那麼簡單,要懂得人情世故!
結果是嶽大掌門、寧大女俠很滿意,定閒、定逸二位師太也很滿意。
華山一眾弟子也很滿意。
寧自在也很滿意,畢竟當師兄了嘛。
可是儀琳小師傅不樂意了,一刻鐘前還是儀琳師姐呢,現在小師弟怎麼也成師兄了。
所以儀琳小師傅趕緊上前向寧自在單獨施了一禮。
為避免突兀,還說道:“見過小師弟,小師弟,師姐有禮了,師姐多謝小師弟救命之恩,”
寧自在只得還禮:“儀琳師姐言重了。”
定閒師太看儀琳如此笑笑也沒多說什麼,轉向甯中則道:“適才聽道寧師妹訓斥弟子不尊師命,還稱之為劣徒,想來是不堪教化。”
定閒師太頓了一下,莊重道:“這麼不聽話的弟子,寧師妹不要也罷。”
甯中則聽得一愣,我徒弟是有點不聽話,可還沒有到不堪教化的程度,怎麼就不要了啊。
不待甯中則解釋,定閒師太緊接著說道:“為了不讓寧師妹心煩,如此不堪教化的劣徒就讓貧尼帶回恆山吧,日夜在佛前點化,總能有出息的。”
定逸師太也開口道:“不錯,佛法普度眾生,佛堂後院還有竹林一片,早晚勤加讀書,也可修身養性,祛除頑劣。”
甯中則徹底蒙了,我在訓斥徒弟不聽話,怎麼到你們嘴裡就頑劣不堪了,不堪了你們還要帶我徒弟回恆山,還要在佛前點化,還說什麼竹林裡早晚讀書,修身養性。
怎麼了啊,我徒弟怎麼不堪了,怎麼頑劣了
我徒弟才十六歲,青春年華剛開始好嘛,你讓他日夜佛前點化,還修身養性
“師太言重了,我徒弟還小,就是自小被我帶大的,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慣了,出門兩天都餓瘦了,我心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