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這位名叫陳興泉的小老闆拿出來的,不過是一堆塑膠製品而已,其中有塑膠飯票、塑膠冰棒票、塑膠代金券、塑膠書籤、塑膠課程表、塑膠工資袋啥的。
這些東西,都是用軟質聚氯乙烯製作的,顏色很鮮豔,乍一看還真有些視覺衝擊效果。
擱在後世,這種塑膠製品是會被人鄙視的,什麼產品如果被人評價為“塑膠感”,基本上就是說這東西顯得太土氣、太劣質,絕對是賣不上價錢的。
但現在這個年代裡,塑膠還遠未達到普及的程度,塑膠製品總是能給人以一種高階大氣上檔次的感覺。
比如說,各單位裡使用的飯票,大多數都是紙質的,沾上水就會損壞,沾上油也不能清洗。一般一張飯票用上一段時間,就會油漬麻花的,拿在手上都覺得噁心。
但換成塑膠飯票就不同了,弄髒了可以直接扔水裡漂洗,洗完又是光潔如新。就是這種塑膠飯票,在滄塘縣也沒有幾家單位使用,原因是沒有經費去更新。這年代,哪個單位把紙質飯菜票改成塑膠飯菜票,在縣裡都算是一個不小的新聞,有些人甚至會專門去找這個單位的人要求觀摩一下塑膠飯票長什麼樣子。
滄海化肥廠是滄塘縣的大企業,也是最早換用了塑膠飯票的。因為換塑膠飯票這件事是由行政科負責的,而高凡的母親冉玉瑛就是行政科的工作人員,所以高凡對這件事瞭解得還不少。
從母親那裡,他知道前來推銷塑膠飯票的都是水南省的人,而且尤以水南省仁橋地區的最多。仁橋的那些小商販,就如眼前這位名叫陳興泉的小老闆一樣,揹著一個大旅行袋逐門逐戶地向單位推銷,接下訂單之後就通知老家的廠子印刷,交貸及時、服務態度也極好。
當時,那位到滄海化肥廠推銷塑膠飯票的仁橋小販,為了討好行政科的工作人員,還給他們每人都贈送了一些小禮品,其實也都是一些塑膠製品。冉玉瑛拿回來幾個塑膠包書皮,當時還引發了高敏、高凡姐弟倆的爭搶。
後世的人,是真的無法理解這個年代的物資匱乏。
換成此前的高凡,見到陳興泉擺出來的這堆東西,沒準也要像黃春燕、方瑞那樣大驚小怪。但現在的高凡,看著這些東西只覺得齒冷。
“怎麼樣,有沒有你們喜歡的東西?見面是緣分,你們如果看中哪個,我可以按出廠價賣給你們。”陳興泉說道,“對了,如果你們要得多,我還可以額外送幾件給你們,不要錢。”
做生意的秘訣,就是不放過一切機會。在陳興泉心裡,覺得眼前這幾位學生能夠到省城去參加競賽,沒準就是在學校裡有點影響力的人。他賣的東西有一些也是針對學生群體的,比如課程表、書籤、包書皮之類。
如果這幾個學生覺得他的東西好,能夠回學校去組織全班同學一起買,那可就是不小的一筆業務了。即便說他們不去組織同學,而只是自己買幾件,回去之後也能起到一個示範作用,相當於給他打了廣告,他也是樂見其成的。
當然,如果這幾位學生壓根不動心,他也無所謂,反正坐火車閒著也是閒著,又不耽誤什麼事情。
“這個是幹什麼的呀……”
首先問話的,卻是黃春燕。她伸手從陳興泉擺出的商品中挑出一件,向陳興泉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