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皇爺爺竟然給自己留了個箱子,
朱允炆像是抓住了最後一根救命稻草,急忙下令道:“快!快去取來!”
幾名內侍飛奔而去,不多時便抬著硃紅鐵箱返回。
箱子四周被焊得很死,上面還掛著兩把大鎖,就連鎖眼裡都灌了鐵水。
程濟讓人找來鐵錘,幾下砸開鐵鎖,掀開了箱蓋。
朱允炆湊近一看,箱子裡放的竟然是三張度牒、三副袈裟和僧帽,還有一把剃刀和十錠白金。
三張度牒,度牒上分別寫著“應文”、“應能”、“應賢”。
最上面,放著一封書信,封面寫著“允炆吾孫親啟”。
朱允炆顫抖著拿起信紙拆開,上面的字跡蒼勁有力,正是朱元璋的筆跡!
朱允炆看向信中內容,只見信中寫道:
“應文從鬼門出,餘者從水關御溝而行,薄暮,會於神樂觀之西房……”
吳王教授楊應能說:“臣的名字中帶有‘能’字,應當就是應能了!臣願剃度追隨陛下!”
監察御史葉希賢說:“臣的名字中帶有‘賢’,應當便是應賢了,臣也願意剃度追隨陛下!”
朱允炆看完信後,不由得仰天長嘆道:“看來,這就是朕的命數!”
主錄僧溥洽取過剃刀,在燭火上消了毒。
朱允炆閉上眼睛,任由溥洽剃去他的頭髮。
片刻後,朱允炆已經成了光頭。
他脫下龍袍,
換上袈裟,
將度牒小心翼翼地藏在懷中。
“點火,燒了這裡!”朱允炆最後望了一眼奉天殿,聲音裡帶著一絲決絕的說道。
宮人不敢怠慢,拿來火把點燃了宮殿帷幔。
乾燥的木料遇火即燃,
轉眼間,
金碧輝煌的皇宮就陷入一片火海,濃煙滾滾,直衝雲霄。
混亂中,皇后馬氏站在宮殿門口。
她看著正在換裝的朱允炆和兒子朱文奎,眼中閃過一絲不捨,但旋即又變得異常堅定。
她今年只有二十五歲,卻比許多朝臣都要果敢。
“陛下快走,臣妾來拖住他們。”說完,她不等朱允炆反應,便衝入熊熊燃燒的宮殿。
“皇后!”朱允炆撕心裂肺地喊了一聲,想要衝過去,卻被楊應能死死拉住,“陛下,不能回頭!皇后這是為了讓我們能活著出去!”
朱允炆望著火海中決絕的身影,淚水奪眶而出。
他狠狠抹了一把臉,咬牙道:“走!”
在楊應能等人的護送下,朱允炆一行人沿著御溝悄悄潛出了皇宮。
在他身後,
沖天火光與廝殺聲不斷,
那座承載了他四年帝王生涯的宮殿,
此刻正在烈火中,漸漸化為灰燼。
朱允炆等人走後不久,
蘇秩、朱元璋、諸葛亮、岳飛四人,憑空出現在大殿之中。
看著已經開始燃燒的奉天殿,老朱氣的鼻子都快冒煙了。
雖然在各種資料、影片裡,他早已經知道皇宮被燒的事情。
但當自己親眼看到奉天殿陷入火海的時候,老朱還是氣的不行。
……
朱棣一身戎裝,
在朱能、丘福、朱高煦、李景隆等一眾將領的簇擁之下,
騎著高頭大馬,朝著皇宮疾撲而來。
此刻,朱棣的內心滿是激動與感慨。
這四年多來,他將生死置之度外,歷經無數艱難險阻,終於又回到了這皇城之下。
老爹的那至尊之位,已經近在咫尺,正在朝他招手。
況且,他朱棣也有足夠驕傲的資本。
畢竟自始皇帝以來的一千多年間,以藩王之身造反成功的,唯他朱棣一人而已。
朱能、丘福等人自發前往別處,
於是皇宮內搜尋建文帝的任務,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