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李世民初步學會如何使用平板後,便迫不及待的找到了自己如何成為唐皇的資料。
看過之後,他的內心受到了極大衝擊,嘴唇都被自己給咬出了血。
許久過去,李世民才察覺到嘴上的血跡。
他伸手擦了擦,喃喃自語道:“弒兄逼父……我的皇位,竟然來的如此血腥?!”
他也明白了,為什麼之前朱元璋在向他介紹當前情況的時候,無論自己怎麼追問,朱元璋就是不願意回答唐朝歷史的緣故。
然而,
更讓李世民意想不到的是,
他後面居然還出現了一個女帝武則天!
這可比玄武門事變帶來的震撼,強烈得多得多!
那華夏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居然是自己選出來的才女!
唐朝由唐高祖李淵於618年建立,定都長安,歷經二十一帝,至907年後梁太祖朱溫篡唐為止,共延續了289年。
唐朝以貞觀之治開篇,在開元盛世達到巔峰。
卻在極盛之時,
卻因內憂外患,導致安史之亂爆發,國力陡然衰落,
最終因藩鎮割據和農民起義走向滅亡。
唐朝被譽為華夏曆史上最為強大的王朝之一,這讓李世民非常欣慰。
但唐朝出現的女帝,以及唐玄宗老年時的昏庸,還是讓李世民感到憤怒。
李世民雖然是個開明的人,但他依舊處在“男尊女卑”“皇權父系繼承”的認知框架中。
即便是他很是倚重的長孫皇后,也始終秉持“不幹政”的原則,後宮與外戚的權力被嚴格限制在一定範圍內。
當看到自己的才人最終以女性身份登上龍椅,改國號為“周”,甚至追尊自己為“文皇帝”,李世民的第一反應便是震怒。
在他看來,
這是“牝雞司晨”的逆天之舉,
是對李唐宗室血脈與皇權正統性的踐踏,
這不僅是對他個人的冒犯,
更是對他親手打下的江山的背叛!
而唐玄宗李隆基前期開創“開元盛世”,
後期卻因怠政、寵信楊貴妃、重用李林甫、楊國忠等奸佞,最終引發“安史之亂”,讓大唐由盛轉衰。
對一生以“守成”為戒的李世民而言,
這比武則天稱帝更讓他痛心——因為這是自家人親手毀掉了他創下的基業。
作為封建帝王,李世民的核心訴求當然是“李唐永續”。
但武則天稱帝與安史之亂,
卻恰恰暴露了皇權傳承的兩大死穴:
一是“人治”的不可靠,即便制度完善,若後代昏庸,一切皆有可能毀於一旦。
二是“宗法”的脆弱性,既難以防範內部野心家,也無法抵禦外部叛亂。
在震驚與憤怒後,李世民陷入了沉默和沉思:
“我一生征戰沙場、建制立法、虛心納諫,試圖為大唐打造萬世基業,卻終究敵不過人性的貪婪與懈怠。”
李世民心中頓時湧起一股無力感。
但他畢竟是李世民,歷經無數絕境,戰勝眾多強敵,怎會輕易放棄?
既然歷史上的制度有漏洞,那自己便重新建立一套更為完善的制度!
憤怒、無力過後,李世民的第一反應就是“如何補救”,而非沉溺於悔恨。
他與朱元璋雖說治國理念有所不同,但在心性方面,都是有著遠超常人的堅韌!
“幹他孃的,我的大唐我做主!”
“武則天是吧?老子回去就弄死你!”
“不對,她現在好像還沒出生……”
“要不直接弄死她爹武士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