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院士笑著拍了拍他的肩膀,隨後表情逐漸嚴肅了起來:
“小徐,公司眼下算是成立了,不過接下來該怎麼走,你有具體思路嗎?”
徐雲見狀,臉色也開始認真了起來,只見他沉吟片刻,答道:
“潘導,我來之前其實也考慮過這個問題,首先是公司的註冊環節,生物農藥的生產需要農業和商業部門兩邊審查,比普通......”
徐雲這番話沒說完,鄭祖便一拍胸脯,打斷道:
“徐博士,公司營業範圍的問題交給新創基金就行了,我們有特殊渠道,兩個禮拜內應該可以全部搞定。”
“那再好不過了。”
徐雲微微舒了口氣,公司註冊,是其實他最沒底的一個環節,眼下新創公司能夠幫忙解決,無疑是卸下了一個大擔子。
隨後他繼續道:
“除了公司註冊,另外就剩下三件事了:
一是公司規模化量產到輸出端的組建,需要考慮到場地、裝置和銷售渠道等等。
二是專利審批和論文釋出,這涉及到我們產品的唯一性問題。
第三就是公司職能部門的人選,最少咱們要先把COO給搞定吧.....”
聽到徐雲這番話,田良偉不禁轉頭與潘院士對視了一眼:
整個論述有理有據,來看自己的這位弟子,並沒有因為驟然擁有了一家公司而太過膨脹。
這無疑是一件好事。
過了一會兒,田良偉問道:
“小徐,你的論文還要多久?”
徐雲沉吟片刻,報出了一個時間:
“下次一定!”
“說人話。”
“.....兩天內吧。”
田良偉摸了摸下巴,微微頷首:
“那行,我散會後就去找人,先把期刊的約稿函發過來。
專利申報學校這邊有專門的團隊,問題也不大,但至於場地裝置嘛.....
小徐,這恐怕就得你親自來抓了,院裡最多給你搭根線,這點你要有個底兒。”
廬州作為一個內地省會,合適做長線廠房的區域其實不算多。
一些精尖端的現代化工廠,基本上都集中在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那邊,也就是原先的廬州工業園。
比如潘院士在負責的國家量信實驗室,五年國家計劃總投資1000個億,第一期投資70億,位置就在高新區。
所以華盾生科的廠址肯定也會選在那兒一帶。
不過區域劃定歸劃定,具體的場址、價格、租期環節,則都需要徐雲自己去談。
這也算是田良偉和潘院士給出的一道考驗——徐雲高低都是公司的執行董事,啥事兒都靠學校那哪成?
俗話說的好。
溫室裡只能培育出銀樣鑞槍頭,實戰才能誕生持久小鋼炮。
徐雲作為掌握公司決策權的執行董事之一,田良偉寧願他線上下模組的建立中多花點錢,也要好過等產品上市後被人吊起來打。
與此同時,一旁的潘院士忽然想到了什麼:
“對了小徐,如果你想組建管理班子的話,我倒有幾個人選可以推薦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