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不科學

第820章 霓虹:找到爸爸了(上)

沒錯,就是那本被很多曹操粉絲視為萬惡之源的‘野史’。

因為習鑿齒在《漢晉春秋》中提出了一個史學觀,也就是晉承漢統,這直接影響了羅貫中關於《三國演義》創作的史學觀點,並在小說中予以諸多采用。

劉備之所以能在演義裡成為魅魔,背後有習鑿齒的一份功勞。

不過這種帶著個人傾向的做法實際上並不影響《漢晉春秋》的史學價值,因為曹漢到底誰是正統,歷來都是史學家們爭議的戰場之一。

像陳壽《三國志》以曹魏為正統,習鑿齒《漢晉春秋》以蜀漢為正統,但二者的史學價值同樣不低。

到了北宋,司馬光《資治通鑑》又承認了曹魏正統,南宋朱熹《通鑑綱目》又改據蜀漢紀年,以蜀漢為正統。

等到了清朝的《四庫總目提要》,書中則更是對陳壽予以直接否定。

可以這樣說。

曹漢的正統之爭,就是史學中的鹹甜豆腐腦,貫穿了近兩千年的史學著作。

接著朱祁鎮簡單介紹了郭頒與習鑿齒的資訊,張瑩與王通也勉強算是對二人有了一些印象。

你讓這對小情侶當場複述郭頒與習鑿齒的作品名稱或許有點難度,但今後要是再聽到這兩個名字,張瑩和王通多少也能記起來這兩人是比較靠譜的史學家,這也就夠了。

某種角度上來說,這便是科普的意義所在。

“.......”

隨後張瑩朝展櫃裡探了探腦袋,略帶好奇的對朱祁鎮問道:

“朱先生,郭頒和習鑿齒的名字我現在算是記住了,那他們記載的內容呢?”

“霓虹遺失的那第四世紀一百多年裡,那座島上到底發生了什麼?”

“發生了什麼啊.....”

朱祁鎮聞言再次大手一揮,一本虛擬的《永樂大典》再次出現在了他的手中:

“這說起來就複雜了....唔,我們先從霓虹的卑彌呼女王說起吧。”

“卑彌呼女王是‘邪馬臺國’的國主,如果你搜尋百科,會發現她的生卒年份大約是公元159年-247年。”

“但同時期霓虹的統治者卻是應神天皇,這兩個資料看起來似乎是衝突的,無論是國內還是霓虹的史學研究者對此也都各有看法。”

天皇。

這是霓虹文明史上不可忽略的一個角色,從誕生之初便是霓虹最高的精神象徵。

霓虹認為的第一位天皇是神武天皇,於公元前660年舊曆正月初一踐祚,不過這種說法在史學上並不具備什麼說服力——因為霓虹可以找到的文史資料最早只能追溯到3世紀。

那麼霓虹歷史上的那些天皇是怎麼來的呢?

答案是.....後世推出來的。

在公元645年大化改新之後,當時霓虹確立了封建制度。

為了樹立大和朝廷的封建統治正當性,才從後往前推算出645年前面幾百年的歷屆天皇。

所以霓虹的天皇才會分成一到四系,其中二三四系還是可靠的(因為都是公元600年後的人物),第一系的33位天皇就不怎麼好說了。

第一系後半部分的那些天皇勉強也算相對靠譜,但越往前就會越玄乎,比如說欠史八代的那幾位,人均活了120歲,個個都是天照後代.....

這玩兒意可和彭祖不一樣,彭祖雖然號稱活了八百年,但後世華夏普遍將他視為了神話人物,沒幾個人會認為他真的活了那麼久。

可霓虹人卻不一樣,他們真認為第一系的天皇個個都是一兩百歲的壽命,還全是天神血統......

而很有意思的是。

如果你仔細觀察第一系天皇的履歷,就會發現在不靠譜群體與靠譜群體之間有一個過渡點。

這個過渡點叫做應神天皇,此人屬於靠譜和不靠譜中間的情況,他在位的時間是....公元270-310年。

嗯,就是霓虹最早出現在華夏史書上的時間,這裡真可以來一句懂的都懂了......

不過另一方面。

正如朱祁鎮所說,應神天皇這個人物和卑彌呼女王的記載存在有一定的衝突,史學家對此也是眾說紛紜。

有些人認為霓虹說大不大但說小也不算小,保不齊就和咱們漢末一樣諸侯割據呢?

還有學者則認為卑彌呼女王就是應神天皇,因為應神十六年的時候百濟人王仁攜帶《論語》10卷,《千字文》1捲來到霓虹,漢字始傳入霓虹,而這便是卑彌呼女王朝貢後得到的賞賜。

“.......”

隨後朱祁鎮將手中的《永樂大典》翻到了比較靠後的一頁,說道:

“眾所周知,邪這個字是個多音字,除了邪惡的xie之外,還有很多種讀音。”

“例如用來表示反問的yé,譬如那首很有名的漢樂府民歌——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

“除此以外,邪字還可以讀作yú、xú以及.....yá。”

“yá音通常是指地名,通玡。”

說道這裡,朱祁鎮看向了王通與張瑩二人:

“邪馬臺此前一直被念做yémǎtái,但如果你用yá字來讀的話......”

“yá?”

張瑩聞言很快重複了幾遍:

“yámǎtái.....yámǎtái.....yámǎtái.....”

驀然。

這姑娘毫無徵兆的瞪大了眼睛,愣愣的看向了朱祁鎮:

“Yamato?”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