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王守財有些東西的,看問題,想問題,考慮更多,更遠,更明白。
相信,未來的鄭家中會有這個王家的一席之地吧。
數日後。
“父親不好了,我聽說孫家帶著數百人反抗鄭家,全被抓起來了,還死了一些人。”
“還好父親之前阻止了我,不然我們王家就完了。”
“哼!孫家老家主死了後就開始衰落了,現在的家主就是一個蠢貨。”
“父親英明。”
王富貴現在都有些後怕。
又過去十來天。
王家聽從鄭家的安排,將家族打散,並且主動安排各種人才去為鄭家出力。
再考慮到王家在三發地區對漢人的影響力,鄭家讓王守財做了鄉長。
之後要是表現好,可以進一步提拔上去。
鄭家縣級以下的管理層,以村長,鄉長,鎮長等劃分,分別管理不同的範圍的事情。
鄉長管理好幾個村,一兩千人。
比以前王家管理的人多多了啊。
“恭喜父親成為鄉長!”
“呵呵,現在明白為父之前的所作所為了吧?鄭家現在需要各種人才,只要我們真心為鄭家做事,就有機會得到重用。”
“不過,記住了。低調,低調,不能惹是生非,我們安心替鄭家把事情做好,不要胡思亂想,好事就會不斷降臨。”
“你跟著我,去各村,組織人手配合工造司的人開墾新的水田,修建新的房屋,道路,還有學塾……”
四十多歲的王守財,現在彷彿年輕了十歲,幹勁兒十足,想為王家掙一個好的未來。
鄭家已經徹底控制三發蘇丹國,安排各部門進入,開展各項工作。
三發蘇丹國,算上兩千多的漢人,有兩萬三千多人。
這麼多蘇丹人和熟的土著人,鄭家會逐漸將一半左右的人分散到其他府,縣去。
以後李家,葉家送來的人優先安置在三發,山口洋兩地。
古晉那邊,因為戰事,有一部分蘇丹人和熟的土著人,跑去了勃泥蘇丹國的中部。
但剩下的也不少,估計有六萬多人,其中漢人有一萬多人。
只不過,這一萬多人中,有一半左右已經存在數百年,已經本地化,或者半本地化了。
只要是人,對鄭家都十分珍貴。
需要轉移的人,都會給他們服用鄭明空間泉水稀釋後的湯藥,避免中途因病而死。
留著的人,也會逐漸給他們服用湯藥。如此,不到會讓不少得病的人感激鄭家,從而獲得民心。
他們的病好了,身體健壯了,也能更好的建設鄭家。
鄭家打算設定兩個新的府,三發府和古晉府。
三發府,府城三發縣,還有山口洋縣。
古晉府府城古晉縣,還有其他兩個縣。
至於勃泥蘇丹國的反應,那就是害怕,擔心鄭家攻打過去,更別說反擊了。
鄭家暫時沒有攻佔勃泥蘇丹國全境的打算,先把古晉府,三發府的地盤和人口消化消化。
有了古晉府,三發府,鄭家一下增加了九萬人左右。
如今人口,就超過了二十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