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兄,你們這裡是越來越繁華了啊,這港口的大型船隻多了不少,生意興旺,恭喜恭喜……”
1687年的二月末,葉家的葉項天帶著船隊來到了坤甸港,在碼頭見到了鄭寬,鄭明等人。
與他上次到來,坤甸港的船隻的確多了,而且大型船隻明顯多了起來。
這不僅是元宵節後開始忙碌起來的原因,卻是船隻的規模逐漸在增加。
葉項天到現在自然知道李家也在跟鄭家做生意,李家也知道葉家在跟鄭家做生意。
只是雙方都默契的沒有多說什麼,也沒有相互深問。
所以,葉家還不知道李家與鄭家已經聯姻。
而且葉家還聽聞,葡萄牙人在跟鄭家做生意。倒覺得正常,畢竟南洋這裡西洋人不少,而且不好惹。
葉家跟鄭家做生意,是更加單純的做生意。
當然,看著鄭家的實力越來越強,葉家也希望跟鄭家的生意越做越大。
葉項天這次帶來了兩千八百多人,其中漢人九百多,包含四百多是買船票下南洋的。
剩餘的一千八百多人中,倭國人有七百多人,安南人四百多人,呂宋那邊的有三百多人,蘇丹人和土著人有三百多人,有孩子,沒有老人。
鄭家為此需要花費約五萬四千多兩白銀。
“向天賢弟,以後你們葉家不用收那些想要買船票下南洋的人的錢,他們想要下南洋,可以直接送到我這裡來,我給錢……”
鄭寬對葉項天如此說,想以此讓更多想下南洋的漢人能夠免費過來,這樣一來,相信,下南洋的人會更多。
之前鄭寬已經跟李家說過此事,李家已經同意。
只是,讓李家和葉家不收船票,反過來按人算錢,他們會少賺一部分,畢竟船票更貴些。
葉項天猶豫的思考片刻後,覺得不能因為這點小利就拒絕鄭寬的提議,還想以後跟鄭家把生意做得更大呢。
於是答應了下來。
“哈哈,多謝賢弟。放心,我不會讓你吃虧。”
有鄭寬這句話,葉項天就覺得不虧了,能在其他地方補回來。
鄭寬繼續說:“另外,希望賢弟以後能多帶來漢人。”
對此,葉項天含糊的應道:“行,我們盡力。”
這回答,估計就不會怎麼盡力。鄭寬也不勉強,畢竟與葉家的關係沒到李家那種程度。
除了人外,葉家這次帶來的貨物有:鐵礦石一千噸,大豆五百噸,小麥五百噸,硝石五十噸,硫磺二十噸,食鹽三十噸,菜油三十噸,麻布三萬匹,棉布一萬,硝石若干。
合計價值約四萬三千多兩白銀。
這些人和貨物,都在坤甸港卸船,其中需要轉運的,之後鄭家會進行安排。
葉項天在離開時從鄭家帶走的貨物有:紅糖一千噸,白糖兩百噸,稻穀三千五百噸,胡椒兩百噸,普通玻璃品一千件。
合計價值約十三萬五千多兩白銀。
“沒想到鄭家也有西洋人的這種玻璃,不知道是從西洋人那裡買來的,還是鄭家自己做出來的,若是鄭家自己做出來的……”
第一次從鄭家這裡拿到玻璃品,葉項天很驚訝,尤其是這若是鄭家做出來的玻璃品,那這就值錢了。
“鄭兄,沒想到鄭家能燒製西洋人的玻璃了,了不起。不知道有多少,以後的玻璃品還能更多嗎?”
面對葉項天渴望的眼神,鄭寬笑著說:“呵呵,勉強能燒製一些,數量有限,這次是看賢弟如此幫著我鄭家,才把為數不多的玻璃品給了你,以後若是能燒製更多,那自然少不了你的。”
也就是看以後葉家的表現了。
葉項天自然聽得明白,想到了鄭寬之前說的需要更多的漢人,看來得多出力,給鄭家弄來更多漢人才行。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