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辟大明,從南洋建國開始

第64章 坤甸醫師書院

店鋪都是官府開辦的,以後會陸續放開。

今年年初開始嘗試讓做工的人領工錢,現在差不多兩個月時間過去,已經有明顯效果。

有了錢,就開始消費了。可能是擔心以後政策有變,現在拿到工錢的人,把不少錢都拿來買米,布,鹽,器具,傢俱等生活必需品來儲備著。

官府把物價壓得很低,以後政策也不會有大的變動,等時間再久些,他們就能安心了。

縣城的治安沒問題,縣衙有衙役,有捕快,還有陸戰隊的人時不時巡查,而且鬧事的人很少。

以後人多了,各方面逐漸放開,人的心思就會多,複雜,到時候縣城需要專門的城衛了。

只是目前,人力緊張,需求不大,暫時就沒有設定。

數日後。

葉項天帶著葉家的船隊來到了坤甸港,鄭寬有事沒來,鄭明帶人過去的。

“葉叔,一路辛苦了。”

“嗨,辛苦什麼,常年海上跑都習慣了。來,瞧瞧這次的清單吧,我給你們帶來了不少人。”

鄭明一邊檢視清單,一邊聽葉項天說著話。

這次葉項天的確帶了不少人來,足有三千四百多人。

其中漢人九百多,包含三百多買船票下南洋的。

這兩年一直都有人買船票南下,主要是以閩粵兩地為主,而且除了李家和葉家的船,還有其他的商船可以選擇,只是李家和葉家的規模都很大。

剩下的兩千五百左右的人,八百多是倭國人,呂宋那邊來的有六百人左右,安南那邊的有七百多人,其他的是蘇丹人和熟的土著,都是葉家在各地買賣或者用其他手段弄來的。

這些人中,青壯男女比例差不多,也有不少孩子,但沒有老人。

鄭家為此需要花費約七萬兩千兩白銀。

按照老規矩,這些非華夏之人的青壯男子會先安排去幹重體力活,以後再看他們的表現做出改善。

青壯女子,這些基本都是單著的,先讓她們學習漢語,然後安排成家。

至於孩子,這些也基本都是單著的,沒有家人在一起的,來到這裡就相當於孤兒了,送他們去學塾學漢語,唸書。

貨物方面,葉項天這次帶來了鐵礦石一千噸,硝石三十噸,硫磺十噸,小麥四百噸,麻布三萬匹,棉布一萬匹,食鹽三十噸,菜油二十噸,燧石若干,合計價值約三萬兩白銀。

人帶的多,佔地方,所以其他貨物帶的就少了。而且還需要一些船帶著與西洋人交易的絲綢,瓷器,茶葉等。

葉家主要是與葡萄牙,西班牙人進行交易。

李家主要是與荷蘭人做生意,與其他西洋人交易規模小。

在葉項天離開時帶走的貨物有:紅糖五百噸,兩千噸稻穀,百噸胡椒,合計價值約五萬一千兩白銀。

鄭家自己做的瓷器,絲綢,一些玻璃品,一些白糖,直接賣給葡萄牙人史密斯,利潤比賣給葉家高許多。

所以,這些東西一般沒賣給葉家,葉家也不清楚,估計也猜不到鄭家還有其他好的東西,而且還不少。

誰讓關係不到位呢。

像聯姻了的李家,可以拿到所有品類的貨物。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