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學術論壇留下來的十幾人!
這些人都是打著“見識一下序貫式雙肺移植”和“達芬奇手術”而來,所以在臨醫還沒有開展下一輪肺移植術之前,他們是不可能甘心離開的。
但此刻,這些人臉色都充滿了糾結。
“太巧了,臨醫這邊有個病人走了,正好能給病人做肺移植;結果斯蒂芬教授那邊的供肺也送來了!”
“兩臺肺移植術一起做,杜教授的中日友好醫院都沒這麼牛逼吧?!”
“我還以為許醫生和斯蒂芬教授的手術會分開,現在尷尬了,到底觀摩誰的手術?!”
一群人陷入了掙扎之中。
一邊是常規開胸的新巔峰,另一邊是代表著未來的微創機器人……
而且,據說斯蒂芬在肺移植達芬奇上下了很大一番功夫,對微創切口、縫合都有極其優越的見解,根本不是手術醫生能比的。
到底去誰的手術檯?
“供肺已經出發,還有四十分鐘供肺就到了!”而這時,斯蒂芬這一組的巡迴護士過來提醒。
斯蒂芬精神一正,便起身準備往手術室走了。
想要縮短冷卻血時間,就要把中間所有的無意義等待縮到最短,比如供肺到達後,受體這邊必須已經完成摘病肺、供肺一來直接就開始移植……
而這,要求手術醫生提前開始做受者的病肺切除。
就在這個時候,另一位護士也趕來了,喊道:“許醫生,都處理妥當了,可以做供肺摘取手術……是你來還是讓楊主任主刀?”
“我來吧。”許秋也早已經做好準備,起身便往手術室趕去。
兩撥人走向兩個不同的手術室。
而這時,眾人才總算理清楚兩臺手術的區別。
斯蒂芬做的是病肺摘除+供肺移植。
而許秋則是全套肺移植,除了斯蒂芬的兩項,還包括了第一步的“供肺摘取手術”。
“先去斯蒂芬教授那邊看看吧?”
“許醫生的供肺摘除也要時間,等於是斯蒂芬教授做病肺切除的時候,他可能供肺才摘完,速度肯定慢上不少……”
“許醫生的手術速度是出了名的快,我去許醫生那邊。”
眾人互相對視一眼,此時他們只恨不會分身術,不然兩臺手術都不願意錯過!
但最後,糾結之後他們都做出了各自的決定。
……
二號手術室。
此時,這間手術室已經經過改造,精密而昂貴的達芬奇機器人擺在正中央,寒光湛湛的機械臂在無影燈下冷冽,透著機械特有的美感。
來到達芬奇機器人操作檯前,斯蒂芬一掃之前被許秋壓制的陰霾,此刻他躊躇滿志,自信心高漲到無與倫比的程度。
“我們做的微創手術,只需要在第六肋間開一個8cm的側胸壁小切口,加上四個操作孔,就能進行肺移植!”
這是常規手術動輒50cm的切口絕對無法比擬的!
眾人看得心驚。
而很快,供肺的摘除手術就開始了。
在斯蒂芬的操縱下,機械臂以無可挑剔的力度和角度,分別在第七肋間腋中線、第五肋間鎖骨中線、第九肋間肩胛線、第四肋間腋中線開出四個操作孔。
以及側胸部一條8cm長的微創切口。
一口四孔,這便是整臺肺移植的全部入路了。
“如果有可能的話,還可以再第八肋間腋中線開一個孔,作為左房夾閉的通路……不過這臺病人就沒什麼必要了。”
斯蒂芬言語間盡是志得意滿。
他透過一次次模擬與試驗,最終給出瞭如今的肺移植微創切口策略,又豈是序貫式雙肺移植能比的?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