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
許秋腦子裡還在預演著下一臺手術的細節,猝不及防被喊一聲,便抬眼望去。
卻見申崑崙一臉見了鬼的表情,瞳孔裡更是有著深深的驚愕。
再看向自己的電腦螢幕,許秋就明白了個大概,回答道:“論文嗎?”
申崑崙解釋道:“我先說一句,我不是故意看你論文的……只不過你沒上鎖,正好螢幕也開著,我就瞄了一眼……”
也就是一眼瞄了十幾分鍾而已。
“如何?”許秋問道。
申崑崙到底是論文大師,能靠那點技術成為臨醫的論文第一人,他在寫文章這方面的功力絕對深厚。
當初杜崇嵐審視申崑崙的論文,也只敢說沒什麼太大創新點而已,但論文技巧這方面是沒得說的。
“你這個是不是有點太著急了,《序貫式雙肺移植的手術探索:32臺肺移植術後的實踐細節與經驗分析》……這才一個月!”申崑崙唏噓不已。
上一篇《序貫式規範》都還沒落地,不知道杜崇嵐在那憋什麼大招。
結果,一個月的時間,許秋直接來了個更猛的!
如果說,之前的《序貫式規範》只是對手術進行了初步的系統性闡述,算是在肺移植這片茫茫戈壁中開出了一條小路。
那麼如今的《手術探索》,則是將這條小路擴寬成了康莊大道!
論文中提到了大量術中細節,以及可能出現的各類意外、如何應對、怎麼進行指標評判、應急處理等等……
涵蓋可以說是非常廣泛了。
這也讓這篇論文的數字來到了九千之巨,只差一點就能突破一萬字的大關了。
對於申崑崙來說,九千字不算什麼,只要他願意,做個包皮環切都能寫個兩萬字出來,而且全篇看上去非常流暢,從跌宕起伏的病史到一波三折的就診經歷,他能寫得跟醫學類懸疑小說似的。
但……這可是許秋的九千字!
一個能用兩千字把序貫式雙肺移植給講清楚,全篇都是乾貨的人,寫出來的九千字,內容之豐富簡直無法想象!
“一個月……已經很久了。”許秋理所當然地說著。
他昏天暗地地開了一個月的刀,再回想起之前,他的記憶甚至都有點模糊了。
有種恍如隔世地感覺。
“也是,一個月三十二臺肺移植術。這要是換成我腦外科的大手術,我一年差不多才這個工作量,能不能幹下來還不好說……”申崑崙瞪了瞪眼睛,最後不甘地嚥了口口水。
接著,他又看向了電腦螢幕,神情甚至有點朝聖的感覺了,道:“我只看了十來分鐘,而且很多內容太專精了,我看不懂。但……我感覺你的水平比上個月提升了不知道多少倍!”
許秋的寫作技巧沒變化。
變化的,只有可能是手術了。
但這就讓申崑崙更感覺不可思議了。
手術醫生的提升從來都是具有延後性的,經年累月的訓練,才能換來以年為單位的微小提升。
而一旦懈怠個兩三年,手感沒了,手術水平將直線下滑,甚至握住手術刀就會發抖。
很多老院士、老教授,他們握筆的時候抖得能寫蝌蚪文,但一拿起手術刀,手臂就跟磐石一般定住了……這便是五六十年來已經養成的機械記憶。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