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我都快入土了,系統你才來

第65章 經驗與邏輯,醫生的差距!

“雖然不是蒙的,但……這個題目只是剛好撞到了他最擅長的領域!”不過斯蒂芬還是很快給自己找到了安慰。

許秋看了斯蒂芬一眼,沒有理會他的自欺欺人,道:“下一個。”

表情彷彿在說“我能打十個”。

兩千次胸部解剖的經驗,再加上大師級的序貫式雙肺移植、Bentall手術等等,這些零零碎碎的東西加起來,無形之中已經讓許秋對肺的瞭解達到了一個相當驚人的地步。

這種情況下,各種解剖結構在許秋眼裡就跟自帶描述說明一般。

而一旁,經過許秋點撥才終於得出答案的蔣建明已經說不出話來了。

他突然意識到,許秋之前說要縮小術野,根本不是擔心自己的主場優勢。

而是……壓根沒把自己當對手!

對方從一開始就沒把自己放眼裡,想的都是和‘心肺通’公平競爭!

……

第二輪馬上開始。

這一次,許秋依然是不講道理的極速。

“……這裡的斜裂應該是不完整的,這手術方法錯了,應該先解剖、遊離、結紮、切斷上肺靜脈,然後從葉間肺動脈幹入手,最後再找升支動脈……當然,答案就是升支動脈。”

“……”

蔣建明張著嘴巴,默默地跟著許秋的思路走。

這時候他已經有點放棄競爭了,跟這種不是人的傢伙還怎麼比?

完全沒有爭鋒的想法!

打不過就加入,當蔣建明順著許秋的分析再去看這個殘缺的術區,他突然發現自己也能看明白了。

“這裡竟然也可以作為解剖標誌來判斷?”

“右肺上葉這塊結構是迷走神經分支,然後就可以反向推斷上葉支氣管動脈……好精巧的思路!”

此時,所有人都有種做了一次大腦spa的感覺。

又爽又停不下來。

醫學是講究邏輯與經驗的學科。

然而絕大多數醫生,都只是憑藉著經驗做事。

比如重症病房的護理,大多數醫生都知道看指標,比如休克時一定要看中心靜脈壓,警惕不能低於2mmHg,又比如還得看中心靜脈血氧飽和度,最好控制在大於70%。

至於為什麼?

因為經驗。

以及,一碰到\"雙肺溼囉音,咳粉紅色泡沫痰\",別說心胸外科了,就是急診科的醫生都能往“急性左心衰”聯想。

這也是經驗。

然而,這只是一名醫生最基礎的能力而已,是最容易得來的“經驗之談”。

高明的醫生卻能在這個基礎上做得更好。

他知道休克時,若中心靜脈壓(CVP)2mmHg,說明右房壓可耐受,心功能、迴圈血容量及血管張力都處於一個穩定狀態,可推出擴容相對是安全的。

中心靜脈血氧飽和度(ScvO2)≥70%,又說明整體的氧輸送充足,機體缺血缺氧情況尚且樂觀。

更加知道,碰到粉紅色泡沫痰,想到的是“因為肺淤血使肺體積增大,從而導致出現漿液性粉紅色泡沫痰液“,然後就得排查到底是什麼引起肺淤血,還要去看容量,看心功能,查詢其他肺水腫的病因……

這兩者,結果可能都是一樣的。

然而一個是靠經驗,另一個是依賴於邏輯推斷。

這也是醫學的美妙之處了。

不管一個醫生用不用腦子,跟著無數大佬們制定的指南與規範走,哪怕你不知道其中的機制與原理,一步步排查下來,也不會有錯誤。

為什麼?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