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我都快入土了,系統你才來

第68章 他簡直不是人!

不少人也都露出了質詢的神色。

一氧化碳是一種致命的氣體,它會搶走本該與氧氣結合的血紅蛋白,導致嚴重的組織缺氧,造成全身損傷。

這東西用在肺移植手術,還是蠻稀罕的。

而許秋直接給出了答案:“因為內源性一氧化碳能夠對排異反應有顯著的抑制作用!”

不止於此,一氧化碳還能夠降低肺泡出血、血管內凝血等組織損傷的發生機率。

同時,由於一氧化碳可以減少移植肺中中性粒細胞的浸潤,它也能在移植移植肺中巨噬細胞凋亡的發貨時那個,降低炎症因子的同時還有白介素-6的表達……

總之,一氧化碳能降低排異反應、抑制炎症、抑制凋亡細胞從而起到保護作用等等……

完成雙肺移植術後,予以吸入一氧化碳,恢復灌注後雙肺的表現也會更好。

一席話說完,不少人恍然大悟。

繼而又有人起身問道:“許醫生,你用TEE來判斷肺切除的順序,這個到底如何評判?”

論文裡寫的很簡單,“先換肺功能差的肺”。

但怎麼判斷弱肺,卻沒有講清楚。

常規的病人,吹個氣就能測肺功能,但病人都已經開胸了,人也麻了過去,這時候肯定是沒法用臨床的方法了。

許秋只說了七個字:“試驗性單肺通氣!”

僅靠一個TEE就想要做出判斷是不太現實的。

事實上,他之前給楊萱做手術時做了試驗性分側單肺通氣。

在阻斷肺動脈的情況下,觀察血氧飽和度、血流動力學指標,然後根據TEE表現,同時結合術前的各種影像學、檢驗學指標,才能最終做出判斷。

一般情況下,阻斷肺動脈後血氧飽和度高的、血流動力學好的,就是功能更強的肺,排在後面移植。

當然,具體的判斷因素就涉及太多太多了,許秋很難三兩句話講清,要搞明白的話恐怕能寫一篇萬字論文了。

這其實也是醫生與醫生之間的差距。

屬於輕易無法逾越的鴻溝!

不過就在這時,許秋突然道:“有機會的話,我會盡可能量化序貫式肺移植術中肺功能判斷的因素,給出一個評分系統。”

聞言,眾人臉上的茫然消失,轉而是喜悅。

能有量化評分表,那判斷肺功能就輕而易舉了!

隨後,又有幾個人相繼站起,問了些問題。

許秋總能面面俱到給出解答,答案更是無懈可擊。

等沒有人再站起提問,這場講座也終於宣佈結束,這一刻全場鴉雀無聲!

在場的人都是有名的專家,各類呼吸外科大手術做了一個又一個,頂尖的術者也見過不少。

但他們還是第一次見到,能把各種因素利用得如此精妙,以至於幾乎找不到能最佳化的點,更挑不出刺的手術!

震撼,非常震撼!

而斯蒂芬更是差點拍桌子站起來。

他本以為常規肺移植很難再有突破了,因而轉投達芬奇機器人,企圖以微創取勝。

事實上,微創也必然是趨勢,哪怕是序貫式雙肺移植,也一定會追求微創。

但,動輒幾千萬的達芬奇不可能成為主流,序貫式移植才是臨床的下一個方向!

而在許秋之後,序貫式可能就要大幅度追近與達芬奇手術的距離了……

那樣的話,他們辛辛苦苦鑽研的達芬奇肺移植還有什麼價值?

就在這時,斯蒂芬突然注意到旁邊的蔣建明卻沒有自己這麼激動。

他立馬意識到對方可能知情,再聯絡到之前兩人的針鋒相對,連忙問道:“你認識他?他是什麼來頭!”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