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人在永樂,發揚靖難

第6章 當出去都成為一種困難

朱高煦此刻很是憂傷,李定榮這番話對他的打擊有些大了。

朱高煦真沒有想過,他主動出去,主動讓步了,竟然朱棣還會不同意?

按照他的理解,朱棣不應該是最怕他和朱高熾打起來的嗎?不是一直擔心他再來一次玄武門嗎?

如今他去安南,朱棣就可以徹底不用擔心了,結果朱棣還有可能不讓他出去?

至於朱高熾與朱高燧會留他,他是早有準備的,這兩人的挽留,直接無視就可以了。

他清楚一點,就是那些文官巴不得他早點出去,尤其是離開大明,這代表著他一旦出去,基本就別想再回來了。

而讓朱高煦最憂傷的,就是他的那些舊部,李定榮說的,與他想的截然相反,仔細想想,他也覺得李定榮說的還挺對的。

最後還要與丘福、朱能、張輔這些人做一個了斷?

朱能和丘福沒問題,但他可是想把張輔一起帶走的,他和張輔的關係,非常的鐵,非常硬的,十多年的情誼了。

不再去想這些,朱高煦認真的思考著李定榮所說的可能。

朱棣用他來制衡朱高熾,原身不知道,但他知道,還真就是這樣的,朱棣對他的利用,可是一點也不少。

尤其是後面,他可是清楚,朱棣對他可就沒少畫餅,一步一步蠱惑,挑動他與朱高熾的對立,最後想收手的時候又收不住了。

但如今的局勢,他走了,朱棣完全可以讓朱高燧來做這些,雖然朱高燧比起他的能量差了很多,沒有勳貴外戚的支援,但朱高燧自己的勢力也是有的。

至於他舊部的事情,朱高煦越發的覺得李定榮說得有理,雖然他知道有些人在過後會死,如同丘福等人,被韃靼給乾死了。

但朱棣不知道,如今他留這麼多人在大明,又身居高位,萬一他要是打回大明,朱棣會不會擔心這些人和他裡應外合?

這些可都是跟隨他已久的舊部,關係不是一般的鐵。

以他對朱棣的瞭解,朱高煦覺得這個可能性很大,因為當了皇帝的人,都會多疑,而且會越來越深。

想著剛才自己在書房想的,朱高煦有一種聰明反被聰明誤的感覺。

至於最後兩個問題,與丘福等人做出決斷,也不難,反正他都要出去了,這些人和他的關聯,本就會逐漸變弱,最後消失。

真正難的是李定榮提到的朱棣名聲這個問題,這是朱高煦沒有想到的,可以說疏忽的一點。

也就是說,現在擺在他面前的難題只有兩個,一個是朱棣的名聲,一個是他走了之後會破壞朱棣的規劃。

朱高煦沒有去問李定榮,他不想讓自己遇到什麼難題就問別人,儘管李定榮是他幕僚,存在的意義就是幫他解決困難。

但如今時間還算是充足,朱高煦更是試試自己能不能想出來。

幕僚必須得有,但自己同樣也必須得有腦子。

之前沒有這樣經歷,但以後,他必須要適應這個狀態。

來到這裡,他還沒有那個能量讓環境、讓所有人來適應他,那他只能主動適應這個環境,適應這裡的人。

想要活下去,並且活得好,這是必須要做出的改變。

李定榮原本也在沉思,想到應對的法子後,本來在等著朱高煦問他,但看見朱高煦在皺眉沉思著,絲毫沒有問他的想法,頓時一愣。

李定榮就這樣看了一會朱高煦,才收回目光,只是嘴角,卻是逐漸上揚,發自內心的笑了。

李定榮是真的高興,他跟隨朱高煦多年了,他清楚朱高煦是什麼性格,如今自己開始思考起這些事情,並且如今的朱高煦異常平靜與穩重,與之前,完全不同。

李定榮可以確定,朱高煦是真的變了,沒有之前的暴掠、易怒了,他由衷為朱高煦而高興。

只是李定榮又有些許遺憾,他敢篤定,若是朱高煦提前三年有這樣的改變,朱高煦不是皇帝,也將會是太子了。

縱然既不是皇帝,也不是太子,也不會讓大部分文臣站在朱高熾那裡。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