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解縉卻不自知,自以為是他說對了,讓朱棣放下了征伐安南的心,朱高熾都不知道該怎麼說這個人了。
這次,朱高熾正好藉著這個機會好好敲打敲打解縉。
因為他很清楚,解縉只要敢聯絡其他人上書讓朱高煦離開大明,朱棣那裡,肯定會發火,這個火,最終會燒向解縉。
這事不僅朱高熾清楚,楊士奇與楊溥同樣清楚,這也是剛才為什麼會有那樣的眼神。
如今楊士奇深受朱棣喜愛,楊溥只是朱高熾的東宮幕僚,兩人的地位還相差甚遠。
唯一有改變的,恐怕就是朱高煦離開大明,楊溥這十年牢獄之災,怕是要沒了。
朱高熾看向楊士奇與楊溥,緩緩開口。
“這次漢王變化有些大,且說的是否為真,尚且不知,但既然在朝堂上公之於眾,帶來的影響力不小。
我確實要上書為其求情,但我更想讓他出去,且不能讓皇上有任何疑心,你們有什麼法子?”
朱高熾確實不想放過這次機會,如今的他,還不是十年後的那個太子,十年後的朱高熾,是真的完全不擔心朱高煦和他爭,那時的他可以輕易拿捏朱高煦。
但現在,朱高煦勢大,一個漢王,比他太子還要勢大,不僅朱棣提防朱高煦,他都時刻提防著。
就這樣一個情況,他上哪裡說理去?
朱高煦握有軍權,軍中將領幾乎清一色的站在朱高煦那邊,但文官這邊,只是大部分站在他這邊,這其中還包括只是單純支援立嫡立長的人。
朱高煦在文官之中,也是有人的,只是比較少而已,但不代表沒有,而他朱高熾,在軍中沒有任何軍權!
在沒有朱棣的影響下,他和朱高煦的話同時傳到軍營,領軍的大將會聽朱高煦的,而不會聽他的。
現在就這樣的情況,朱高熾哪裡能不怕。
這還是在將朱高煦的那些死忠舊部都拆分出去的情況下,都這樣了,朱高熾有時都覺得自己這個太子太憋屈。
正是這樣的一個局勢,不然朱高煦怎麼會自比李世民?
朱高熾緊緊看向兩人,楊士奇當即站了出來。
“太子身為長兄,在皇上面前,必須要求情,不然皇上一旦猜忌,後果對太子更加不利。
但怎麼求情,就不一樣了。
漢王要離開大明,皇上心中必然非常警惕,且不會同意,而太子只要上書求情,必然會被皇上詢問原因。
屆時太子可用兄弟之情打消皇上疑慮,同時為了不讓皇家丟失臉面,以及漢王時常抱怨未得太子之位,恐怕心有不甘等等之言。
最後太子再說出讓漢王就藩之事,這樣便能達到不讓漢王離開大明的目的,同時亦能展現太子仁德。”
朱高熾靜靜的聽著,楊士奇說的,朱高熾很認同,他也並不是一定要讓朱高煦離開大明,但只要朱高煦離開朝廷,他有把握,至多兩三年的時間,就能讓朱高煦再沒有威脅。
朱高熾繼續和楊士奇與楊溥商議著,不斷完善著計劃。
解縉雖然人狂,但有一句話他們也是無比認同的。
那就是這一次,是他們的天賜良機。
朱高煦有沒有改變,為什麼會有改變,他們都不關心,他們只想用這次朱高煦自己給自己挖的坑,來將朱高煦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