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人在永樂,發揚靖難

第92章 朱棣的要求與條件,要赴死掀桌子的朱高煦

大殿內,朱棣此刻非常的高興與欣慰,讓人端來酒菜,與朱高熾、朱高煦盡情的喝著酒。

三人歡聲笑語的聊著,聊著聊著就說到了北方的瓦剌與韃靼,朱棣一時悵然。

“老大,老二,你們長大了,以後可要幫我分擔分擔,如今北地的韃靼不安分,老大你要做好監國的重任。

我知道國庫缺錢,但北患問題必須要解決。

老二你在外面,想辦法給我弄點軍費回來,讓我滅一滅韃靼的威風,可好?”

朱高煦聽到這裡,頓時笑不出來了,這個朱老四,是真的好想法啊,現在還讓他開始出錢了,這是讓他在外面給大明弄錢嗎?

朱高煦自認自己也是有脾氣的,哪裡能夠答應。

“爹,大漢如今也缺錢啊,不僅缺錢,糧食也缺,大漢本就初立,民心不穩,之前安南各地的百姓飽受飢餓,才會紛紛起義。

我還想著怎麼跟爹你說這事,給我從大明撥點錢糧和物資到大漢,外面苦啊,不像大明這般富饒。

爹你看,大明那些官紳、富商,還有各地的藩王,哪個不富有啊,我已經是大明最窮的藩王了。”

朱高煦述說著大漢的苦日子,其實並沒有這麼苦,困難雖然有,但也沒有這麼困難,但朱高煦不想當這個冤大頭。

而且朱高煦還給朱棣指了一條明路,那就是去找大明的官紳、富商、藩王拿錢。

這在大明也是一個事實,大明朝廷國庫沒錢,內府基本靠鄭和下西洋展開貿易,內廷的錢不少,但這些錢是朱棣私人的。

而在民間,官紳、富商、藩王確實是有錢有糧的代表,國庫沒錢,不代表這些人沒有,只看朱棣想不想了。

朱棣看著朱高煦想方設法的推辭,並且還貼心的給他指明路,也是笑了。

大漢沒有什麼錢糧,他是相信的,畢竟大漢初立,還要治理地方,若是不管百姓,不治理,其實還是富裕的。

但大漢沒有錢糧,他知道周邊小國還是有的啊,只是朱高煦明顯不願意去做,或許是他給的還不夠。

至於大明之內的那些人,藩王他沒有去動的想法,他給予那些藩王更好的待遇,就是為了回收藩王的權力,作為交換的。

官紳和富商,他可是本身就有動的,真以為他的錦衣衛是吃乾飯的,什麼事都不用做?

朱棣隨即看向朱高熾。

“老大,你下去擬一道聖旨,准許老二返回大漢的,去吧。”

“是,爹。”

朱高熾也知道朱棣要做什麼,這是想要和朱高煦做生意了,准許朱高煦回去,也成了一個條件。

後面的事,朱棣明顯不想讓他也參與,才會支走他,朱高熾清楚得很。

待朱高熾下去後,朱棣才看向朱高煦。

“老二,你的大軍有些多了,安南那麼點人,如今你的大軍已經有二十多萬,缺少錢糧是正常的。

之前你出去,我就跟你說過,麓川的問題,你要解決,我給你五年時間。

而你要解決麓川,必定要征伐周邊,而你的大漢,在周邊,除了大明,已經是強國,周邊小國必然也會向你朝貢。

你保留二十萬軍吧,足以清掃麓川,又能保留錢糧,你覺得怎麼樣?”

朱高煦凝重的看著朱棣,朱棣的想法,他算是知道了,這是在用放他回去而做的交換,就是讓他的大軍控制在二十萬以內,不能超過這個數目。

而滅除麓川這個大明西南的邊患,也定下了時間,那就是五年。

雖然朱棣沒有說什麼懲罰,而且只要他回到大漢,朱棣也拿他沒有辦法,除非動用幾十萬大軍來滅他的大漢,不然這些話,對他沒有什麼影響。

但朱高煦知道,朱棣不可能是無的放矢,那麼就只有一個可能,朱棣的這個約束,其實只是在給大明保留對大漢出兵的理由。

畢竟貿然對大漢出兵,朝廷將不得人心,沒有大義之名,朝廷的威信就會降低,而且還會被史書記載下來,對皇帝的名聲極為不好。

二十萬大軍這個限制,可以讓他自保,但又沒有能力對大明造成威脅,肯定是朱棣深思熟慮的,只要超過這個數目,那麼今後朱棣或者朱高熾,以及朱瞻基想要對大漢出兵,那就有正當理由了。

然而若是隻保留二十萬大軍,除去周邊防備,還要在五年內解決麓川,明顯又有些不可能,並且五年內解決,那他回去一年之內就要開始準備,必然會消耗大漢的錢糧物資。

這是朱棣在變著法的不讓他對大明產生威脅,真正從根源上杜絕他還有靖難回大明的心思呢,而只要其中一項不滿足,大明就有了隨時出兵的正當理由。

只要他有打回大明的心思,或者他大漢的實力真的隱隱有大明控制不住的隱患,就會悍然對他出兵。

剛才讓他與朱高熾發誓,那是形式,是口頭上的承諾,現在是要從實力上的杜絕他有這樣的想法,變著法的給他挖坑,讓他留下把柄,留下一個大明可以正大光明出兵的把柄。

剛才的承諾,朱高煦看來更像是讓朱高熾對他的承諾,因為一旦大明對他出兵,那個誓言可以讓朱高熾不傷他性命。

而為了以防萬一,二十萬大軍的限制,又是讓他自己有能力能夠自保。

朱高煦是真的‘佩服’朱棣,為了他和朱高熾,確實操碎心了,什麼法子都想出來了。

同時也是見識到了朱棣心中的複雜,是真的複雜,朱棣自己還在呢,就想借著他這次回來的機會,將身後事都給處理好,他都不知道該說朱棣是未雨綢繆還是想得太多了。

朱高煦明目張膽的想了一會,他也不在意了,明面上二十萬大軍,但暗地裡,以其他名義組建的,誰又能夠知道呢?

只要他回去摸清楚朱棣安排的人,大漢的情報,朱棣也別想輕易知道。

而且他相信,等自己的實力真要瞞不住的那天,肯定也已經不弱於大明瞭,在真正的實力面前,他倒要看看朱棣,或者朱高熾、朱瞻基怎麼實行這些。

五年解決麓川,雖然這是朱棣給他定下的,但他本身就要擴張,正好了。

不過唯一讓朱高煦有些難以接受的,就是朱棣左一句節省錢糧,右一句錢糧的,這是不死心的還要他出錢糧給大明啊。

這個人是真的在從根裡限制他,發展的前提,不僅是人口,還有錢糧啊,這也是絕對的基礎。

但現在的問題是,他若是不答應,哪怕他回到大漢,恐怕接下來就得面臨朱棣的大軍了,如今的大漢,硬實力真的遠不如大明,更何況內部還有奸細。

尤其是面對大明這樣的大國,他的系統都得跟著廢,因為無法發展,也無法擴張,系統直接就成了擺設。

朱高煦想了很多,他發現,此刻自己好像沒有拒絕的實力,沒有掀桌子的實力。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