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人在永樂,發揚靖難

第88章 各方準備,大明上下難得的團結一致!

楊士奇幾人並不是因為解縉的那番話而臉色難看,在他們眼中,如今的解縉,就是一個小丑。

看在同出東宮的份上,他們沒有去對解縉落井下石,已經非常的大度了。

解縉在文學上的造詣,他們每個人都確實自愧不如,但一旦不是關於文學,解縉在他們眼中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此刻他們臉色難看的是,他們在這裡聚集的地點,暴露了,恐怕暴露的時間還不短了,不然解縉怎麼知道?

解縉都能知道,朱棣、朱高熾還會不知道?錦衣衛難道比解縉還差?

錦衣衛要是真的比解縉都還要差,恐怕都得被朱棣原地解散了。

“來,我們繼續喝茶,難得休閒片刻,可不能浪費了。”

“哈哈,確實如此,人生難得有閒暇之餘,休息片刻,就得繼續開始忙了。”

幾人你一言我一語,歡聲笑語的,聲音絲毫沒有遮掩,能夠讓門外之人也能聽見。

然而很快,幾人就降低音量,彼此靠近一些,輕聲交談著。

“這個地方以後不能再談其他,直言風流,以免訊息走露。”

“善,不過此次的事情,還需要儘快定好,如今那位的心思不明,做出來的,未必是真的,但也不是沒有那個可能。

我們接下來要開始準備了,等他出來,就開始行動。

此次竭盡全力留下他,從此便再無擔憂。”

幾人商議的,正是要留下朱高煦的事情。

至於當初這些人想方設法的想要朱高煦出去就藩,現在又要想方設法的留下朱高煦,完全不同的做法,就是因為局勢的變化。

當初朱高煦在京城,可是有著極大勢力的,背後支援的人可是不少,佔據著很大一股力量,話語權不小。

他們在朝中,可以說都得小心翼翼,一旦被朱高煦下手,即便有朱高熾幫他們求情,都很難掙脫。

那時的朱高煦,對他們,對朱高熾而言,都是一個極大的威脅,偏偏他們能夠反制的手段,有限,全靠朱高煦自己犯錯,尤其是朱高煦還隨時都有可能掀桌子,他們是真不敢將朱高煦逼得太狠。

一旦逼得太狠,反而是他們會受傷,因為朱棣是不會允許那種情況發生的,他們誰敢挑事太過,朱棣的刀就會揮向誰。

加上朱高煦的勢力,真不是他們想針對就能夠針對的,朱高煦在朝堂也是有勢力的,只是弱小了些,不是沒有文官支援的。

那時希望朱高煦就藩,離開京城,就是想要透過這樣的方式逐漸瓦解朱高煦的勢力,降低朱高煦的實力。

時間也不用多長,三五年的時間就足夠了,而到了藩地後,他們同樣有法子能夠限制朱高煦。

而如今朱高煦回來,他們想要留下朱高煦,就是因為現在的朱高煦對他們而言沒有那麼大的威脅了。

加上他們身後還有一個朱高熾可以保他們,可以說只要留下朱高煦,他們再無後顧之憂。

因為朱高煦那大漢的十數萬兵馬,也將會被逐漸肢解。

一個在大明之外有著十數萬軍的大明漢王,朱棣不怕,但他們怕啊。

要是建文年間的事再在永樂上演,再來一次,他們所有人都是極為不想看見的。

哪怕如今朱高煦的實力對比起大明其實很弱小,但是萬一呢?萬一來個朱棣第二呢?

本身朱高煦就極為善戰,底下又帶去了一票勇武善戰的人,一旦再來一次靖難,他們這些人,有一個算一個,自己跑不了,家族、家人都跑不了。

所以現在留下朱高煦,對這些人而言才是最好的選擇,留下來的朱高煦既沒有了威脅,那個大漢也對他們沒有了威脅。

朱棣在位時期,或許不用考慮這麼多,但如今朱棣的年紀已然不小,他們不想有意料之外的事情發生。

最好是能夠將其毀滅在萌芽之中。

“唉,這天氣真是怪異,按照往年而言,這個時候已經開始熱起來了才是,沒想到還是有些冷。”

“今年天下的百姓日子不好過了,比往年都要冷一些。

現在難民越發的多了,讓夏元吉多調撥一些錢糧,夏元吉這個戶部尚書是真的扣搜。

不過朝廷的錢糧確實艱難,這事我們還得再想想法子才行。”

幾人一會密聊,一會放開聲音,說著對國事的擔憂。

趙王府,朱高燧看著下發的聖旨,一臉的疑惑與沉重。

“老爺子,你到底是想做什麼?之前老二出去,你想留下他,只是被娘阻止了。

現在這麼好的機會,你當真捨得再放老二回去嗎?”

朱高燧始終不願相信這個事實,如果朱棣真的不想朱高煦回去,那就不會特意宣傳朱高煦的孝了。

如今朱棣的做法,在朱高燧看來,就是已經沒有了留下朱高煦的心思。

這個局面,是他極為不想看見的,他是必須要留下朱高煦,他才有後面的希望。

不然他的機會渺茫,很難再有這樣的機會了,朱高燧格外的看重。

要說大明誰最想要朱高煦留下來,他朱高燧要是說第二,都沒人敢說第一。

“顧晟,你說,皇帝這個聖旨,代表著什麼?”

“稟殿下,小人不知,但小人知曉一點,聖心難測,殿下所見,未必為真。

此事有真有假,小人無法分辨。”

顧晟,朱高燧趙王府長史,是朱高燧的絕對心腹,基本朱高燧的決策,顧晟都有參與,並且還為朱高燧出謀劃策。

朱高燧聽著顧晟的話,直接樂了,聖心難測,他所看見的,未必是真的,此事半真半假,他難道不知道?還需要顧晟來說?

看似說了,又什麼也沒有說。

朱高燧也沒有去怪罪顧晟,分析朱棣的想法,對於顧晟而言,確實太難了點。

分析不出來,雖然代表著不是那麼有用,但要是真分析出來了,他反而得思考怎麼重新對待顧晟了。

人可以聰明,但太過聰慧,就不好了,連朱棣的心思都能被猜出來,這樣的人,用則用,防也得防了。

朱高燧坐在椅子上,淡然喝下一口茶,看向顧晟。

“本王想要漢王留在大明,留在京城,你覺得本王該怎麼做?”

朱高燧直言不諱露出心聲,顧晟知道他的事已經夠多了,他也不在乎再多一件,而且除了顧晟,他也找不到其他人可以談論這些事情。

顧晟這次沒有直接開口,而是皺眉沉思起來。

半響,顧晟恭敬的看向朱高燧。

“殿下,如今皇上的想法還不明朗,小人建議不應直接提出留下漢王之事。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