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人在永樂,發揚靖難

第61章 活性炭製糖,離譜的糖價

他們有想過朱高煦帶他們見的肯定不會差,但也沒有想過會這麼好啊。

兩人震驚的看向朱高煦,一時都不知道該從何問起了。

因為他們實在想不通,朱高煦怎麼會知道這些的?他們的漢王殿下,什麼時候有這個本事了?

朱高煦看著兩人被驚得有些說不出話的樣子,笑容就沒有消失過,這些在他看起來很正常的,在如今這個時代,卻是巧奪天工之物,被人這麼看著,他一時都有些得意。

“定榮,岐鳳,這個是白糖,是本王這些時日讓人做出來的,口感可以吧?這色澤,顆粒大小,是不是看著就很有食慾?”

這樣的白糖,其實大規模盛行是在大明嘉靖時期,有人整出來了一個黃泥水淋糖法,使得出現了真正意義的白糖。

當初他製作的時候,也嘗試過用這個法子,但弄了好幾天發現,這個法子就是搞不定,一度讓他都陷入了自我懷疑,為嘛明朝嘉靖時期都能搞出來的,他就搞不出來?

朱高煦不信邪的試驗了好幾次,最終他崩潰了,真的不行,他都不知道是自己記錯了,還是流傳下來的這個法子就有問題。

最終又被迫採用了活性炭製糖法,透過這樣的方式來提純雜質,提升色澤,又用了不少時間,中途還失敗了幾次,吸取了好幾次的經驗,最終才弄出來。

這個白糖製作,才是讓朱高煦深刻的體會到了一個感受,那就是理論歸理論,在實踐的過程中,是真的總會出問題。

還好最終是成功弄出來了,雖然耗時比較久,畢竟從年前到年後現在,但只要成功,就是好事。

至於白糖的原料,其實本應該用甜菜,做出來的口感才是最好的,但奈何甜菜這玩意,如今就別想大規模的得到了,所以最好用的,還是甘蔗,透過甘蔗來提前糖分。

而如今的大漢,也就是之前的安南,甘蔗這玩意就很普及了,種植得就很多,可以說用甘蔗為原料,根本不用擔心原料不夠用,同時成本還能控制得很低。

朱高煦自己也是嘗過的,其實對比起他前世吃的白糖,還是有些差距,包括顆粒大小,也沒法比,但和現在這個時代的糖相比,這個白糖就是隻應該天上有的糖。

李定榮與周岐鳳聞言,不斷的點頭。

直到現在,兩人都還有些沒有回過神來。

“王爺,這個白糖,別說吃了,就這樣看著,都是一種享受,吃在嘴裡,彷彿如同仙家之物一般。

王爺,這個白糖的產量幾何?成本可高?”

李定榮感嘆之後,就目不轉睛的看向朱高煦,他現在只想知道,這個白糖能不能大量產出,並且成本究竟有多高。

在他心中,其實已經有預料了的,越是好的東西,產量越低,成本越高,因為需要的工藝肯定更復雜,這是李定榮的認知。

現在他特別希望朱高煦能夠給他一個驚喜,因為現在他看這個白糖,這就不是白糖,這是白花花的銀子。

朱高煦看著李定榮激動的樣子,笑著說道:“你問到點子上了,這個白糖的產量依賴生產規模,只要將生產規模擴大,理論上可以實現想要多少就有多少的產量。

至於成本,原料用的是甘蔗,以及木炭,甘蔗與木炭的成本是多少,你應該清楚了吧?

其次就是運輸成本,以及製作成本,不過並不多。

而要是拿出去賣,這樣的白糖,一兩怎麼也得要一錢銀吧?”

朱高煦對這個價格,就有些不太清楚了,這問好就很精髓。

李定榮聞言,整個人激動得都有些顫抖,朱高煦那一句只要擴大生產規模,理論可以實現想要多少就能生產多少的話,是讓他激動的真正原因。

尤其是生產製作需要的材料,居然只是甘蔗與木炭,這個成本,他可是一清二楚,至於什麼運輸、人工成本,這個他同樣清楚。

李定榮不斷剋制著自己的情緒,開始回答起朱高煦的問題。

“王爺,這個白糖一兩賣一錢銀,太低了啊。

以大明為例,市面上的紅糖,約莫一錢銀子一斤,但大明的白糖,比起王爺所做的白糖差了太多,市場價格都達到了五錢銀子一兩,五錢銀子只有一兩啊!

人們常說一兩白糖一兩銀,雖然有些誇大,但有時候真的能夠達到那個價格。

王爺您所做的這個白糖,一兩白糖,怎麼也不能低於五錢銀啊。

而且大漢的糖價要比大明要高一些,這個高是白糖,紅糖的價格要低一些。

如今大漢市場上,紅糖的價格在五十文,比大明要少一半,因為大漢盛產甘蔗。

不過白糖的價格,達到了一兩銀以上,因為大漢之前無法生產白糖,只有從大明少量弄過來一些,價格極高。

王爺所做白糖,臣認為在大漢的價格控制在五錢銀一兩,這樣每兩白糖依舊有約莫三錢銀多甚至四錢銀的利潤。

而且這個價格,還可以讓我們大漢的商人,將這個糖賣給大明,以及周邊,從而讓百姓也可以跟著實現盈利。

我們正好要實行新的商稅,到時這些貿易,還能為大漢產生稅收,這樣一來,朝廷不僅有糖的利潤,還會為國庫產生稅收,同時富強百姓,一舉三得!”

朱高煦聽著這些話,心頭一時都有些詫異,原來糖的價格,在古代這麼離譜啊,想他前世,這個糖基本是普通百姓都能吃得起的,放到現在,普通百姓恐怕基本只能偶爾嘗一嚐了。

至於白糖,是基本告別普通百姓了,因為這個價格,他們註定一輩子都很難買得起了。

尤其是這個白糖的價格,居然這麼高,大明如今現有的白糖他是知道的,就那種成色的白糖,居然還能賣五錢銀一兩?而且這個價格有時還會更高,在大漢居然達到了一兩銀子以上,簡直離大譜。

而且大漢的紅糖價格居然比大明還要低,同樣讓他都覺得有些離譜。

最後李定榮舉一反三的反應,朱高煦尤為欣慰,他確實在讓李定榮制定商業經濟特區,商稅也基本快要制定完成,即將要隨著加強貿易一起實施,如今這個糖,朱高煦同樣看見了商機啊。

不僅是白糖,紅糖同樣也是暢銷貨啊。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