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陽腳踏車廠廠宣部主任的辦公室內,楊大壯剛剛接到廠長的命令。
廠長要求他在三天之內想出一個方案,將廠裡打算生產新款腳踏車的訊息公之於眾,同時儘可能展現出三陽腳踏車廠對此事的強硬態度,以此打壓區裡剛剛嶄露頭角的八零廠。
這並不是什麼大事。
三陽腳踏車廠已在腳踏車領域深耕多年,雖然沒有鳳凰、永久那樣雄厚的人才儲備,但整體實力不容小覷,遠非一個新成立不久的小廠子可比。
按理說,完成這項任務對他來說相當輕鬆,楊大壯甚至有信心在一天之內就將事情安排妥當。
廠長給了足足三天時間,想到這裡,楊大壯緊繃的心情放鬆了不少。
他特地給自己泡了一壺好茶,不緊不慢地掏出一份《陸川日報》,悠然看了起來。
《陸川報》是陸川區的地域性報紙,裡頭密密麻麻記載著陸川裡的大事小情。
從政府新出臺的政策,到哪家鋪子新開張,全是陸川百姓茶餘飯後的談資。
楊大壯向來是這份報紙的忠實讀者,因為他時不時能在報紙上瞧見熟悉的面孔。
忽然,楊大壯的動作僵住了。
今天《陸川報》的版面新聞透著股異樣,頭版頭條赫然寫著“控訴三陽腳踏車廠擠壓中小企業,霸凌八零廠”幾個粗黑大字。
他心臟猛地一縮,慌忙逐字逐句讀完整篇文章,臉色瞬間變得慘白。
作為在宣傳口摸爬滾打多年的老媒體人,他敏銳察覺到這背後暗藏的危機。
這哪裡只是一篇報道,分明是衝著三陽廠來的原子彈!
“完了完了……”楊大壯顧不上新腳踏車的宣發方案,一把抓起報紙就往廠長辦公室衝。
這事要是處理不好,別說是新產品投產,三陽廠怕是要被警告和處分了。
......
杜國強雷厲風行,當即讓朱廠長聯絡了幾位文筆細膩的記者.
記者們將三陽廠與八零廠的紛爭經過稍加渲染,幾篇帶著火藥味的報道一經刊發,在以報紙為主流媒體的年代裡,瞬間掀起軒然大波。
文章中,三陽廠被刻畫成行業霸主,以步步侵蝕新興企業的形象出現。
這讓許多陸川區的百姓震怒!
“三陽廠也太不要臉了!一點活路都不給小廠留,簡直欺人太甚!”
即便三陽廠反應迅速,加急在《陸川報》上刊登澄清宣告,堅稱這只是正常商業競爭,卻仍擋不住輿論的浪潮,大量讀者用文字聲討,將鄙夷與不滿傾瀉在三陽廠身上。
看著輿論一邊倒的態勢,朱廠長難掩喜色:“看來群眾眼睛是雪亮的!說不定真能讓三陽廠不敢再生產咱們的腳踏車!”
杜國強卻冷靜地搖頭:“火候還不夠。普通大眾的議論掀不起大風浪,咱們得把這潭水攪得更渾,鬧得越大越好!”
朱廠長撓撓頭,滿臉疑惑:“你還有啥法子?”
杜國強嘴角勾起笑,心中暗自感謝後世那些為博眼球不擇手段的無良媒體。正是他們的操作,給了自己靈感。
“朱廠長,您在八零廠挑幾個家庭困難的職工,再請婁書記在安陽廠也篩選幾位。然後把之前那批記者都叫來,讓他們把職工的困境寫進報道里……”
朱廠長瞬間領會杜國強的意圖,衝他豎起大拇指:“小杜同志,我看你不該窩在技術部門!憑這手腕,去外交部跟西方國家掰手腕都綽綽有餘!”
次日清晨,油墨未乾的報紙準時派送。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