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大陸的工人們技術還是不到位。
竹青蓮內心泛起退意,八零廠轉型生產腳踏車的計劃,在她眼中也變得漏洞百出。
正當她準備開口表態時,角落裡一個身影突然抓住了她的目光——一個年輕人正全神貫注地擺弄著問題零件,專注的神情與周遭的混亂形成鮮明對比。
他實在太年輕了!
即便竹青蓮二十出頭就成為瑪瑞貿易代言人,自認已是商界少見的年輕才俊,可眼前這人,面容青澀,年齡絕對不超二十。
竹青蓮趁著眾人吵得不可開交,穿過人群,緩步走到年輕人身邊。
只見他半蹲在工作臺前,一手拿著遊標卡尺反覆測量零件尺寸,另一隻手在筆記本上飛速記錄資料。
“你在研究什麼?”竹青蓮忍不住開口。
年輕人從專注中抬起頭,目光撞上她的視線時愣了一下。
聽到交談聲,朱廠長下意識回頭,看清那人竟是杜國強,頓時眼睛一亮:“杜國強!你小子可算回來了!”
此前杜國強在八零廠與朱廠長交談時,就曾以淵博學識令其震驚朱廠長。
他不僅畫圖功底深厚,對工業轉型的設想更是獨到,那些關於生產線最佳化和產品改良的見解,即便從業幾十年的老師傅也難有如此格區。
朱廠長剛要開口介紹竹青蓮。
卻見竹青蓮飛快遞來個眼色,朱廠長便識趣地把話嚥了回去,轉而清了清嗓子指向齒輪:“你看啊,安陽廠這批零件最大的毛病就是傳動精度差。你琢磨著,問題能出在哪兒?”
“剛才我用遊標卡尺把所有零件都測了一遍,問題的病根基本找到了。”杜國強道。
“是啥?”婁書記忍不住追問。
杜國強深吸一口氣:“機床,我們的機床有大問題。”
“機床?這咋可能嘛!”廠里老工人皺著眉頭,滿臉不信,“這機床我們用了好幾十年,給三陽造零件時,人家從沒說過有問題!”
杜國強聞言笑了笑,指尖輕輕叩了叩零件邊緣:“按常理,咱們廠的機床造三陽那種大尺寸的二八大槓,精度要求沒那麼高。零件個頭大,公差範圍能放寬些。但八零廠這批零件可不一樣。”
“首先,他們要求的精度極高。咱們老師傅手藝再精湛,可機床自動化程度低,只能靠人工微調彌補誤差,這就導致零件公差不穩定。單個看或許達標,但組裝成傳動裝置後,細微偏差一疊加,騎行時就容易卡殼、異響,甚至脫鏈。”
朱廠長眉頭微皺,試探著問:“那你的意思是,讓安陽廠換臺精度高的車床就能解決?”
話音未落,婁希順急得直襬手道:“朱廠長,這可使不得!您也是幹廠子的,哪能不知道現在一臺高精度機床什麼價?就我們這小配件廠,砸鍋賣鐵也買不起啊!”
如今國內機床發展是快,可要是追求高精度,還得靠德日進口貨,人家的裝置精度領先國產一大截,可價格也領先國內一大截。
況且安陽廠做腳踏車配件,利潤本就薄,就算咬牙買了機床,猴年馬月才能回本?
更別說銀行願不願意批貸款。
眾人陷入沉默時,杜國強目光沉穩地落在婁書記臉上道:“我有個法子,不用換車床也能生產出合格的零件。”
眾人瞬間安靜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