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由於皇長孫死於天花的緣故,因此對這個病極其上心。
但朱棣不同,他只覺得很可惜,若是朱佑樘不死,大明的命運肯定就不同了。
朱見深的眼光還是沒問題的,知道讓兒子來大乾學習。
只可惜,朱佑樘還是死在天花之下。
他相信,若是朱佑樘能回到大明,肯定會成為皇帝。
以他見識過外面的眼光,肯定能將大明治理好。
【朱佑樘的天花,越來越嚴重,隨著時間的推移,若再得不到治療,即便是打疫苗也沒用了。】
【但好在關鍵時刻,張懋上報此事,疑似皇帝朱高爔宗親染上天花,最後根據情報網,確實查出來,朱佑樘是朱高爔的本家。
雖然當時的朱高爔不在大乾,而是在萬里之外的非大陸,但大乾高層對此事還是很看重,於是電報了此事。
朱高爔聽到以後,立刻命人開通綠色通道,派車將朱佑樘送達大乾第一醫院!】
聞言,朱棣滿意的點點頭。
不由的看向朱高爔。
老四不僅在海外做出了大乾這樣的政績,還如此在乎血脈親情。
知道朱佑樘身份以後,並沒有見死不救。
哪怕最後沒有救回來。
但至少,這份心意是讓朱棣很滿意的。
所以,此刻在朱棣的內心之中,他多少有些認可朱高爔。
心想或許可以傳位給朱高爔。
當然,有些政策他其實是不太認同的。
“老四,你讓大乾百姓都去讀書,難道沒有想過後果嗎?這會動搖國之根本!”
朱棣的話,得到了朱高熾的認可,他的認知裡,讀書是很高貴的事情,書籍就應該被嚴加看管,怎麼能讓百姓肆意讀書,這明顯不符合大明律。
明律規定:私習天文者斬,私藏兵書者流放。
若是放任百姓讀書,很有可能會造成民貴君輕的儒家思想,導致皇權的神聖受到質疑!
“皇帝是擔心?”朱高爔沒有反駁,只是反問道。
“基層治理需大量識字的官吏,所以必須要有文官,但這些人的思想,是很難透過皇權來改變的!”
朱棣每天緊鎖,認真道:
“自古以來,王朝更迭的背後,永遠少不了讀書人的手段,因此你讓百姓都讀書,豈不是增加了危險?”
朱高爔笑了笑,還是沒順著朱棣的話說。
“爹,你知道想讓天下百姓都讀書有多難嗎?”
朱棣臉色驟變,不明所以。
“從大秦到大明,不知誕生了多少位皇帝,可從來沒有皇帝辦到讓天下人都讀書認字,所以這個比當皇帝難得多!”
讀書認字,是文明升維的基石。
隨著讀書認字的人越多,經濟、科技、甚至是社會治理,都會登上新的臺階。
反而會讓國家更安定。
朱棣認為讀書人越多,越可以出現造反。
可事實恰巧相反,當越來越多的人因為讀書開智,大家都會產生各自的思想,反而不會被人輕易的忽悠造反。
“哼!”
朱棣冷哼一聲,懶得理會朱高爔。
他還是認為,朱高爔的做法太荒唐,皇帝就是要控制百姓的思想,你讓所有人開了智,誰還會尊重皇帝。
看看現在那些讀書人,囂張的模樣。
只知大明,不知朱家人名臣,只需要一個就夠了。
太多的話,就是對皇權的衝擊!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