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五年八月十一,內閣兵變,抓捕了劉瑾。
對於劉瑾被抓之後的情形,明實錄的記載是,羅足非濟,交馳於道,黃紙黑鎖,驚亥見聞,衣冠溼度,假日乃定。
意思是抓捕劉金以後,京城的街道上出現了大量計程車兵和捕快,他們拿著詔令和繩索四處抓人,弄得京城裡人心惶惶,十幾天才平息下來。
劉瑾被抓的同時,京城裡大量官員同時被抓。
但很奇怪,明實錄對於劉瑾被抓之後的兩天,8月12和8月13沒有任何記載,是空白。
這很明顯是不正常的。
明實錄為何不進?道理很簡單,因為人是內閣下令抓的,抓的還是武宗的人,內閣沒有詔書,他當然不能記。
我們根據明實錄之後的記載,還原一下事情的經過。
8月11當夜劉瑾被抓之後,內閣將劉瑾下入大獄。至於是刑部大獄、御史臺獄還是兵馬司獄,不得而知,但肯定不是錦衣衛詔獄,內閣把劉瑾關在了自己的地盤上。
在抓捕劉瑾的同時,內閣還抓捕了武宗身邊最重要的3個人,掌管錦衣衛的吏部尚書張彩和掌管鎮撫司的指揮使楊玉、副指揮石文義3人。
然後第二天8月12,文武百官齊聚皇宮,向武宗逼宮。內閣直接告知武宗人,我們已經抓了,下一步如何處置,您看著辦。
武宗身邊掌管錦衣衛、鎮撫司、內行廠的負責人全部被抓,武宗已經意識到這是兵變,但是聲民已經組成熟飯了,情報、安全、內衛三個部門全部失守,武宗已經失去了反抗能力。
於是武宗認慫了,他下了一道詔書,這是劉瑾被抓之後唯一一道內容被記載下來的詔書。
之後,內閣在全面否定劉瑾改革時,說是奉詔,但都沒有內容,實際上都是內閣矯詔乾的。
武宗在這道詔書裡向內閣妥協,第一,武宗同意將近年來各地清理屯田的資料賬冊全部銷燬,清查,全部作廢。
第二,對於國有資產被侵佔的審計工作全部停止,派出去的監察御史和巡鹽御史,還有追查案件的官,其校尉全部就地革職。
詔書的最後一條,武宗更有誠意。武宗說,凡謹所行,有虧國體者,司法集會,眾官一一調據奏歌。
凡是劉瑾參與制定的政策,眾位愛卿如果覺得哪條不好,只要報上來,咱們全部作廢,一條不留。
武宗為了安撫百官,已經同意把自己的改革全部作廢了。
改革被廢內閣的目的其實已經達到了,但是對於劉瑾的處置,內閣和武宗產生了分歧。武宗在詔書裡藏了個心眼兒,他說,劉瑾不體朕心,矇蔽專殺變亂,呈現肆行酷虐。
意思是劉瑾沒能體會領導的意圖,辦事操之過急,傷了朝廷的和氣和文武百官的心。
武松把劉瑾狠狠的罵了一頓,但是對於劉瑾的處理,他的意見是降為鳳玉,調往鳳陽賢住,相當於現在的停職和降職。
這種處理,內閣顯然是不會滿意的,內閣可是發動兵變才抓住的,劉銀現在調往鳳陽鹹住就完事兒了,誰能保證他以後不會回來?
內閣是上過一次當的。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