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我家老四,學我靖難造反

第79章 武宗以荒唐的行為,奪回兵權!

【他白天跟士兵同吃同住,晚上趴在地圖上研究戰術,哪有半點天子的架子?部將勸他坐鎮後方,他瞪著眼罵:“老子是威武大將軍,不上戰場算哪門子將軍?”】

【朱厚照為了讓“朱壽”的身份更具合法性,甚至命禮部鑄造了“威武大將軍”印,規格比親王印還要高兩寸。

每次給邊鎮發令,他都先用將軍印蓋在文書上,再補蓋皇帝寶璽,故意讓文官們看著鬧心。

“陛下這是在拆自己的臺!”楊廷和在文淵閣拍著桌子,給六部尚書們看最新的邊軍文書,“連調兵文書都用‘朱壽’署名,長此以往,天下人只知有大將軍,不知有皇帝!”

戶部尚書孫交嘆了口氣:“更棘手的是軍餉,上個月陛下直接從內庫調了五十萬兩給宣府,說是‘大將軍犒軍’,內庫現在空得能跑老鼠,下個月的官員俸祿都發不出來了。”

他們不知道,朱厚照正在豹房裡算另一筆賬。

“順天府的皇莊收了三萬石糧食,江南商鋪的絲綢賣了十萬兩,加上寧夏衛送的戰馬,足夠支撐邊軍再練三個月。”

朱厚照點頭,他最清楚,文官集團的根基是財權,只要他能繞過戶部搞到軍餉,就能把邊軍牢牢抓在手裡。】

“好!”朱棣忍不住叫好,“這股勁,像我!”

【應州之戰,朱厚照親自帶兵衝鋒,砍翻了一個蒙古兵。

回來後他興沖沖地跟內閣報功,楊廷和這幫老臣卻慢悠悠地說:“陛下,蒙古人只死了十六個,咱大明折了五十二,實在不算大勝。”】

【應州之戰的戰果在史書裡被刻意淡化:“斬虜十六級,我軍死者五十二人,重傷五百六十三人。”但對朱厚照而言,這場戰役的意義遠不止於此。

他又向文官集團宣告了一個訊號:皇帝不僅能坐在紫禁城裡批奏摺,更能跨馬提刀掌控兵權。】

【回到宣府的臨時行營,他沒等脫下鎧甲就抓起紙筆,給北京的內閣寫了封奏摺,字跡潦草卻透著一股得意:“朕親率大軍與虜戰於應州,斬將奪旗,虜酋遠遁。今以大將軍朱壽之名,賞參戰邊軍將士白銀二十萬兩,由宣府巡撫直接發放,不必經戶部核銷。”

這道旨意像一塊巨石砸進北京的朝堂。

楊廷和拿著奏摺的手都在發抖,當著眾臣的面怒斥:“荒唐!自古哪有皇帝自封將軍、繞開戶部直接賞軍的道理?此例一開,國體何在!”

禮部尚書毛紀立刻附和:“陛下親征已是冒險,如今還要以‘朱壽’之名行事,這是視皇權為兒戲!

臣請陛下即刻回京,廢除‘威武大將軍’封號,一切軍務交由兵部處置。”

可朱厚照在宣府玩起了拖字訣。他讓江彬帶著邊軍精銳在城外操練,自己則每天穿著將軍服去校場點兵,甚至把宣府的巡撫衙門改成了“大將軍府”,所有邊鎮的軍情奏報都先送這裡,再由他篩選後抄送北京。

此時的朱厚照已經隱約摸到了軍權的竅門。

同時吏部尚書石珤聯合九卿上書:“邊軍入衛乃國之大事,太祖定下‘邊軍不得擅離汛地’的鐵律,陛下豈能因一己之私破壞祖制?若邊鎮空虛,虜寇再來,誰能擔責?”】

天幕外的朱元璋哼了一聲:“這文官集團,到哪朝都一個德性!”

同時朱棣也冷靜了下來。

似乎,朱厚照此舉是很有深意的啊!

“老爹,你沒發現一件事嗎?”

“我當然發現了,朱厚照的威武大將軍看似滑稽,可實際上卻讓他拿回來軍權啊,他也去到了大同跟宣府,那都是軍權最重要的地方!”

朱元璋嚴肅的分析道。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