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我家老四,學我靖難造反

第69章 史上唯一殺兩個皇帝還活著的人

【劉文泰非科班出身的醫官,意思就是沒有參加科舉,直接以保舉制度進入的朝廷為官!】

【保舉制度也是大明裡產生的詭異制度。

保舉制度確實是個複雜話題,涉及官員選拔、責任連帶、權力制衡多個維度。】

【明朝的保舉尤其典型,和科舉形成互補又矛盾的關係。

大家肯定很好奇,為什麼明朝皇帝既需要科舉又要保舉?主要就是當初朱祁鎮年幼的時候,楊士奇為了文官集團以及自身利益所建立的制度!】

又是跟楊士奇有關!

朱棣不是傻子,一下子就看明白其中的道理。

只是他不知道,楊士奇背後到底是什麼人。

這對於他來說,對於大明來說,都是急需弄清楚的事情。

朱棣覺得,有必要去審審楊士奇了。

但若是他親自前往的話。

楊士奇也不會給出答案的,最終朱棣還是覺得讓朱高熾去會比較有用。

雖然老大一直推崇這幫文臣。

但對於自己的兒子,朱棣還是很瞭解的,在這種問題上,肯定不會留情的。

朱佑樘死在立法之中。

對朱棣來說也是警惕。

當然,哪怕知道立法對於大明的好處,朱棣也不會嘗試的。

對他來說完全沒有任何的益處。

至少來說,朱棣想讓朱高爔去完成這種有風險的改革。

這是沒辦法的事情,主要是他也不知道該從什麼方向去改變。

這也是朱棣無奈的地方。

雖然是皇帝,哪怕天幕告訴了他很多需要改變的地方,可真的要實行下去的時候,也是會遇到重重困難!

皇帝依賴官僚系統施政,但改革者常被矇蔽。

其實朱棣認真想想,老爹當初也做過立法。

甚至還是大幅度的立法。

只不過,當時還是保障了宗親勳貴的利益。

也就是說,連老爹那樣的人物都不敢隨意的立法。

朱佑樘的缺點就是步子邁太大了。

這就是年輕人的缺點。

其實在朱佑樘將文官以及宦官集團同時得罪的時候,朱棣就意識到這個問題!

果然,最後朱佑樘也是死在了太著急的改革之中。

“朱佑樘也是沒辦法,十幾年了海禁還是沒開,他肯定會著急!”

朱元璋認真的解釋道:“十幾年過去,朱高爔所在的大乾早就不知道發展成什麼模樣了,朱佑樘肯定著急啊!”

朱棣點點頭,沒再說話!

【保舉制其實並不是明朝建立的,只不過明朝的保舉制是極其奇葩的。】

【楊士奇的保舉制主要就是越過吏部跟皇帝,主要由官員來舉薦人當官,這也是為什麼後來基本上大明的官員都是以沿海地段為主的!】

【說實話,朱佑樘的死看似離譜,但實際上他老爹朱見深也是這樣的死的,而且也是死在劉文泰的手中!】

【毒死了朱見深這個皇帝!】

【劉文泰還能活著在皇宮當太醫,已經是千古奇蹟!】

【兩個大明皇帝都以同樣的方式死在他的手中,也是奇蹟了,唯有的區別就是朱見深到底死於什麼藥,並沒有詳細的記載,而朱佑樘明史裡直接記載了他到底死於什麼毒藥!】

【朱見深是腹痛、腹瀉,劉文泰不知道開了什麼藥方,吃下去以後明憲宗麼沒幾天就死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