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沉聲道:“朕這個人,賞罰分明,有過就要罰,有功就要賞!”
“太子,秦王,齊王,三人謀反,不可饒恕!朕是他們的父親,朕也難辭其咎!”
“聽旨!”
李淵望著文武百官,緩緩說道:“即刻起,廢黜太子,廢黜秦王,廢黜齊王,廢除秦王府和齊王府,以示嚴懲!”
“從今日起,他們三人,再不是太子、秦王、齊王。”
李淵掃視了殿門處的三個兒子一眼,繼續說道:“但他們還是朕的兒子,朕也不忍他們在外,所以,朕決定將他們關在東宮。”
“至於他們謀反的事,所涉及到的人,朕會交由皇太孫去查。”
“皇太孫有功啊!”
李淵再次感慨了一聲,“若不是他,今日的早朝,決然不會是朕坐在這裡,跟你們講述這般簡單!”
“朕的好皇孫,沒有讓一個人流血,兵不血刃而制止了此次謀反,此功,朕不能不賞!”
李淵伸出手掌,將李承宗拉到自己的身邊坐下,摟住他的肩膀,對著文武百官說道:
“即刻起,立皇太孫為儲君,入主東宮,節制東宮兵馬,接管東宮一切事宜。”
“秦王府、齊王府廢除之事,朕也會著他來辦。”
“諸位愛卿,誰可有異議?”
李淵看向文武百官。
李承宗也好奇的望向文武百官,不得不說,坐在這個位置上,有種站在講臺上看學生的感覺,底下做什麼事,都看的清清楚楚。
文武百官紛紛拱手道:“陛下聖明!”
李淵嗯了一聲,轉頭對著李承宗說道:“好皇孫,剛才朕說的事,你現在就辦。”
李承宗點頭道:“孫兒遵旨。”
李淵扶著把手緩緩站起身,說道:“朕累了,今天的早朝,就到這裡,退朝。”
文武百官立即道:“恭送陛下!”
等到李淵離開,文武百官紛紛將目光放在了從龍榻御座上站起身的李承宗身上,目光滿是驚異和複雜之色。
想不到,太子、秦王、齊王爭儲君之位,爭到最後,儲君之位落在了皇太孫身上,他才十二歲吧......
一想到十二歲的少年,竟能平息這場亂象,且還是最後的贏家,文武百官便不敢心生輕慢,紛紛行禮道:
“臣等告退。”
李承宗笑吟吟揮了揮小手,說道:“都去吧。”
還挺溫和......文武百官心裡想著,同時在心中給李承宗打上第一印象的標籤,隨即紛紛離開。
太極殿中,登時只剩下李承宗、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四人。
當文武百官離開,徐玥和王晊,還有馮立、常何方才過來。
李承宗目光望向馮立,給出指示道:“馮立,你先帶我父親,二叔,四叔回東宮顯德殿。”
李元吉叫道:“大侄子,繩子,繩子!”
李承宗對著馮立努了努下巴,“解開吧。”
馮立當即上前,用橫刀刀刃將他們身上的繩索割開。
三人頓時感覺身體輕鬆了許多,李建成揉著發酸的手腕,問道:“你不回去?”
李承宗笑道:“我要去一趟秦王府,把我二嬸接到宮裡來住。”
聽到這話,李世民渾身繃緊,想起了秦王妃和三個孩子,凝視著李承宗,開口說道:“謝了,大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