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轉頭望去,只見身穿明光鎧,身高體壯的馮立,腰間佩刀,手掌按著刀柄,肅然走了進來。
李承宗此時目光也從手中的《武德律》挪移到馮立身上,問道:“名單上的人,都請來了?”
聽到“請”字,馮立心領神會,一邊拿出名單,放在李承宗面前的桌子上,一邊說道:“臣已經將名單上的糧商全部請來了!”
李承宗放下手中的《武德律》,說道:“帶他們進來。”
馮立轉頭對著公堂外大喝道:“帶進來!”
霎時,兩名身材魁梧的東宮衛士大步而來,站到了門口,攤開手掌對著公堂之上。
十八個帶著幞頭的糧商,心中不安,面容惶恐的陸續走了進來。
等他們全部走入公堂之上,兩名東宮衛士,轉身按刀站在了門口。
馮立也按刀站在了李承宗身邊,盯視著十八個糧商。
再加上一種衙役手持水火棍站於兩邊,瞬間讓糧商們感到了十足的壓迫感。
偌大的萬年縣衙公堂,充滿肅殺之氣。
十八名名糧商喉嚨攢動,誠惶誠恐的望著坐在公堂主位上,面容俊朗的十二歲少年。
這時,那名十二歲少年目光凝視向了他們。
眾人只感覺渾身血液凝固了一般,僵在了原地,明明對方是一個少年,可是給他們的壓迫感,十分的強烈。
少年開口說道:“知道我是誰嗎?”
其中一名中老年糧商先連忙點頭,行禮道:“小民拜見皇太孫殿下。”
一眾糧商們跟著行禮,“拜見皇太孫殿下。”
李承宗微微頷首,旋即低頭看了一眼名單,據於祥所說,在尹阿鼠那裡購買糧引者,有百人之多。
之所以名單上只有這一十八人,是因為就這些人是販糧大戶,其他都是小蝦米,不值一提。
就在此時,中老年糧商小心翼翼道:“不知是殿下請我們來這,還是尹明府的意思?”
在唐代,對縣令的敬稱,叫做“明府”。
李承宗抬起頭,看了他一眼,呵笑道:“明知故問,請你們來這的,是我東宮的衛士,不是萬年縣衙的衙役,這點眼力勁,都沒有嗎?”
“還是說,你們心裡希冀著,尹博文會站出來給你們當靠山?”
李承宗手指輕輕敲了敲名單,同時目光掃視了糧商們一眼,說道:“不妨告訴你們,尹博文已經被關押在了大理寺獄,你們當中,有誰像去陪他的,大可以站出來。”
糧商們聞言低頭默不作聲,心卻已經提到了嗓子眼。
皇太孫語氣中的火藥味,都快蹦到他們臉上了。
顯然,他們不賣糧的事,已經被皇太孫知曉,方來興師問罪。
“知道為什麼請你們來嗎?”
聽到李承宗的詢問,糧商們紛紛抬頭,望向了他。
李承宗語氣不急不緩說道:“京城之中,現在由我負責解決糧荒一事,可是,據我得到的訊息,從昨天下午起,你們就關了糧店,不再賣糧,為什麼這樣做?”
糧商之中,有人心細的察覺到,皇太孫真正的目的,是對付他們背後的尹阿鼠。
他們哪裡敢說出來。
一旦提及了尹阿鼠,會對尹阿鼠不利。
以尹阿鼠國丈身份,背後又有他女兒尹德妃,不會有什麼事。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