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跟風的都是想賺一時的快錢,根本就沒想過未來。
其實,不管是國內還是外國,一部電影紅了,立馬就會出現跟風的電影,這已經是一種常態,也是一條娛樂圈預設的潛規則。
市場趨勢和商業利益是跟風電影出現的主要原因之一。
不管是哪個年代,跟風電影是數之不盡,特別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和電影市場的快速增長,電影製作方看到了某些型別電影的成功潛力,紛紛跟風拍攝類似的作品以獲取市場份額和商業利益。
觀眾的心理和市場需求也是跟風電影產生的重要原因。
觀眾對某些型別電影的偏好會導致市場對這些電影的需求增加,從而促使更多製作方跟風拍攝。
例如,好萊塢電影陷入炒冷飯、拍續集的怪圈,雖然這種模式缺乏創新,但仍然能夠吸引觀眾,因為觀眾對這些已知的品牌和角色有一定的忠誠度。
此外,文化差異和全球電影市場的競爭也會影響跟風電影的出現。
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文化差異可能導致某些型別的電影在某些地區更受歡迎,而全球電影市場的競爭加劇也會促使製作方跟隨市場熱點,拍攝符合全球觀眾口味的電影。
不過,也有清醒的人,比如華藝大小王總,他們就比較理智,沒有盲目跟風。
當然也有華藝自身的特點,使得自身不屑去跟風。
華藝主要拍攝的型別電影是喜劇,因為馮大炮關係,華藝一直以來都專注喜劇片型別創作。
加上大小王總始終覺得投資歷史電影有點危險,畢竟他們不覺得每個導演就是程勝。
《大唐王朝——起源》三天票房一億九千萬是真的驚到了所有人。
因為在這以前,國內最高票房還是外國的大船,以3.6億高居榜首,六年的時候,國內沒有一部票房可以超過大船的。
這簡直對國內的電影人來說是一種恥辱。
畢竟自己國家的電影票房榜首,居然是外國人的,說出去都不好聽。
要不是02年張國師那部《英雄》的話,國內票房榜第二恐怕也會是別的國家的了。
可除了《英雄》外,就沒有一部能打的了。
第三是《生死抉擇》,第四是《真實的謊言》,這兩部都是好萊塢電影。
可見這麼多年出現一個張國師,對華夏電影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麼,這也是為什麼張國師在未來地位會那麼高。
畢竟是張國師帶動了華夏電影的發展。
當然,今年12月份《功夫》會上映,這部電影會以1.6億成為國內第二部過億的電影,也會成為國內歷年票房榜第三名。
在04年,一部歷史片三天拿下這個票房,簡直就是逆天了好不!
就算放在2025年,這個票房也是非常恐怖的。
這年代,國內導演有一個算一個,除了張國師,恐怕就沒人敢說自己票房能超過程勝這部電影的了。
馮大炮厲害吧!
在《英雄》還沒出現之前,國內高票房電影都是馮大炮拍的。
雖然馮大炮電影拿不到獎項,但在票房這方面,還真沒能比得上他。
這也是為什麼馮大炮在華藝連大小王總都不放在眼裡原因。
也是為什麼馮大炮敢在網上懟記者,懟觀眾,因為他有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