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如卿

第25章 建康小王爺

袁紓徹夜未眠,在客廳呆坐了一整夜。思緒實在是太混亂了,彷彿很多的碎片卻無法拼合在一起。

但是她清楚知道一點,慧空大師一定知道些什麼。

天一亮,袁紓跟單位請了假,隻身前往綠竹寺。當她離綠竹寺越近,她的心臟跳動就越厲害。

那不單單只是困擾了她二十多年的夢啊......

來到綠竹寺,只為尋求真相的袁紓直奔大殿。

慧空大師正在給一眾香客講述著綠竹寺的過往,不知道是不是發現了袁紓,特意轉移了話題:“老衲給各位講一個故事吧!”

“好啊!”

“大師請講。”

在場的三五人紛紛附和點頭,頗有興致。

袁紓停下腳步,微微一怔。

故事?難到是想說給她聽的嗎?

故事開始前,慧空大師特意看了袁紓一眼,後者卻參不透這個眼神。

當舊事重提,哀思如潮。

大家也由此,聽到了一個關於南朝建康小王爺的故事——

相傳1500年前。

天下大亂,南北分裂,民不聊生。

地主豪強自有兵馬,朝廷內黑暗腐敗,又有外戚宦官干政,無力管轄地方勢力,因而造成群雄割據的局面。

這是個動盪不安的時代,社會秩序極度混亂,各種勢力為了爭權奪利,頻繁挑起戰爭和無止盡殺戮。

百姓流離失所,飢餓如影隨形,逃難之路,佈滿荊棘與絕望。荒野之上,餓殍遍野,哀鴻遍野。

在絕望之中,逄太祖亂世崛起,在兄長協助下,一統南方及北方少數幾個郡,從此建都——南朝建康。

建朝初期,看似一統,實則境內殘餘多股勢力伺機而動,動盪不安。

為絕後患,逄太祖下令肅清亂黨、抗擊外敵,可朝堂之上竟無一人可用。

唯獨那十六歲的親王之子請命領兵出征,勢必平定四方禍亂。

逄太祖准許。

群臣們一笑置之。

十六歲的小王爺,意氣風發,盡顯不凡。他率五十精兵,殺進敵方的五萬人大營,生擒敵方首領。用六天時間,肅清地方反動勢力,一戰成名!

逄太祖聞訊,龍顏大悅。為其加官進爵,世人尊稱淮郡王,淮王爺。

十餘年間為朝廷征戰大大小小的戰役數百起,戰功赫赫,有血有淚。

小王爺手下的隊伍逐漸壯大,到後來已手握百萬兵權。敵人只聽“淮王”二字便已聞風喪膽,天下安康,建康城出現了一時的繁榮安寧景象。

秋後傳回捷報,小王爺又打了一場勝仗。浩浩蕩蕩的隊伍,班師回朝,百姓夾道歡迎。

逄太祖此時已病入膏肓,風燭殘年。聽聞小王爺又打勝仗,很是高興。下了最後一道聖旨,便是將那老忠臣,陳郡袁淵袁太師的親孫女賜婚於他。

這一年,小王爺二十八歲。

建康淮王,陳郡袁氏孫女。百姓佳話,稱是才子佳人,天作之合。

一心憂國憂民的小王爺,並無成婚想法,可皇命不可違......

一日,小王爺在城外賑濟災民。回府時,一場雨將他困在城外一片竹林。

這是小王爺第一次見到陳郡袁氏女。

賜婚聖旨不日抵達。

按小王爺的意思,成親之禮,切莫鋪張,一切從簡。

就這樣,袁氏女帶著貼身侍女,住進了淮王府。

坊間傳聞,二人成親之後雖形影不離、如漆似膠,但卻從未同房。

有傳言,淮王府上住著這麼一位美人,卻無動於衷,王爺是否身體不適。

更有傳言,王爺在西南邊陲早已成家,心有所屬,只是礙於皇帝賜婚,無法抗旨。

當然,這都是茶餘酒後的笑談之語。

好景不長。

逄太祖命不久矣的訊息,被有心人傳了出去,西南殘黨夥同境外勢力趁機起兵造勢,北邊勢力也步步緊逼。

在逄太祖病榻下,小王爺臨危受命,再次率兵出征。

出征之日,他心知此行兇多吉少,可心中也有了顧慮與柔情。

陳郡袁氏女身著一襲白裳,遠遠地目送小王爺和將士們出城。

不多時日,宮內傳來喪鐘。

先皇,崩。

太子登基,暴露出了他的野心。

先是以莫須有的罪名陷害自己的兄弟姐妹,後又聽宦官、佞臣的日夜挑唆,處死一批前朝的文武大臣。

陪同先皇征戰四方,立下汗馬功勞的李大將軍未免羞辱,自刎於自家書房。

忠心耿耿的太尉大人,留下遺書,含恨自縊於府上。更有甚者,為免家族遭此迫害,不得已舉家逃亡,隱姓埋名或投靠鄰國來保全。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