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10點,在欣欣家園西邊的濱河公園,劉文澤見到了東田木等人。
“老闆好。”
劉文澤點點頭,“誰是東田木?”
“老闆您好,我是東田木。”東田木上前一步,他西裝革履,看起來三十多歲。
“我要組建一條完整的液晶產業鏈,液晶面板不能國產的核心零配件全部自己生產,大概得需要多少錢?”
“老闆,我們掌握的技術,無法組建這麼龐大的一條產業鏈。液晶面板是技術門檻最高的製造業之一。主要核心配件有玻璃基板、偏光片、彩色濾光片、驅動晶片、薄膜電晶體、背光模組、液晶混合液。其中,驅動晶片屬於晶片製造行業,我們不掌握相關的生產製造技術。”東田木解釋道。
“沒有微球嗎?”劉文澤問。
“有的,微球的成本,大概佔液晶面板總成本的10%左右。”
“除了驅動晶片,其他的你們能生產嗎?”
“可以的,但需要從國外進口一部分生產裝置。”東田木說道。
劉文澤微微皺眉,“權志浩不是液晶面板領域生產裝置的科學家嗎?”
“是的。”
權志浩上前一步,“老闆,液晶面板生產所需的主要裝置包括化學氣相沉積、物理氣相沉積、準分子鐳射退火、溼法刻蝕機、曝光機和蒸鍍裝置。我都可以組織生產。”
“那需要進口什麼裝置?”劉文澤問。
“老闆,進口的裝置,主要是生產偏光片、彩色濾光片、微球、液晶混合液的裝置。”東田木解釋道。
“你覺著組建這麼一條生產鏈,得需要多少錢?”
“老闆,還得看產能和市場定位。比如8代線的玻璃基板生產成本就高於6代線。”
“高階定位,要佔據全球一半的產能。”劉文澤說道。
東田木略一沉默,“總投資不低於1500億龍幣。”
“你們生產的微球技術怎麼樣?我聽說,微球只有扶桑的少數企業能生產?”
“是的。到目前為止,扶桑掌握著微球的壟斷地位。扶桑公司採用的是‘篩分法’來製作微球,生產週期長達6個月。我們生產微球的技術是‘種子法’,能夠讓幾奈米大的塑膠或二氧化矽充當種子。”
“在特定的化學環境下,只需要6天,就能製造出微球。並且微球大小一致,不需要再篩分。能降低微球生產成本的60%左右。”東田木說道。
劉文澤眼睛一亮,“扶桑的微球價格是多少?”
“20萬龍幣一公斤。”
“咱們賣十萬還有得賺?”
“是的,老闆。”
劉文澤想了想,“這些配件中,成本最高,生產難度最大的配件是什麼?”
“彩色濾光片,其次是偏光片。”東田木說道。
“彩色濾光片是幹嗎用的?”
“是一種表現顏色的光學濾光片,可以精確選擇欲透過的小範圍波段光波,而反射掉其他不希望透過的波段。比如在攝影中,使用紅色濾光片能夠讓紅色花朵的畫面更鮮豔。”東田木解釋道。
劉文澤懂了,“攝像機是不是必須得用這玩意?”
“是的。攝像機、液晶顯示器、單色顯示器增強、光譜分析、光學掃描器、生物醫學成像、紅外線熱反射器等領域全部都需要彩色濾光片。”
...
劉文澤有點震驚。
這彩色濾光片的使用範圍看起來很廣啊!
“偏光片呢?”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